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新村处处景色美
——广水市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环保
作者:金鸣宋俊超
  时值寒冬,沿广水市北三镇省道牛程线前行,只见一道道山岗树林茂密、松涛阵阵,一座座蓝墙红瓦的集并新区不时映入眼帘。
    如何建好新农村,改变农村面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广水市探索了一条具有鄂北丘陵地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新房集并添新景
  
    进入蔡河镇,那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一座座新居样式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广水市70%的土地是丘陵,农民居住分散。因此,迁村腾地,规划修建新定居点成为必然选择。“宜建则建,需改则改。”蔡河镇党委书记、镇长朱红生说,该镇广集民意,广纳民言,新农村建设不推行千篇一律。
    走进灯岗村小区,农民黄大群正在自家的新房内清除建筑垃圾,见到记者说:“这几年享党的政策福,家庭收入不错,想建新房。村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给我们选好了建房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目前,该镇已建起新小区5处,入住农民100余户。
    有新房无新貌,这是农村前些年建房的现状。灯岗村支部书记陈国栋说,农民建房是一辈子的大事,为了集并建好房子,村里通过村民大会征求意见,报请土地等部门同意,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山坡岗地为农民宅基地。不少农民家庭不仅用上了自来水、安上了太阳能,还在门前种上了风景树,改善了环境。
  
  
  四旁植绿改旧村
  
    如何对待环境差、湾子大,又不易搬迁的中心湾?
    广水市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实施“锦上添花”,即对积极整治的村庄投入一定资金,实行门面美化、门前硬化、村庄净化、空地绿化等“四化”工程。广水市农办主任刘刚介绍说,采取这种办法,镇、村和农民都有积极性。
    首先,集中建立生猪养殖圈,实施“人畜分离”,有效控制污染源。蔡河镇柏树巷村支书严祥兵说,目前,全村清理“一户多宅”20余户,对废旧“空心房”和零星破旧杂屋、茅厕等进行拆除。
    同时,该市还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要求,治理生态。开展“百树户、千树湾、万树村”活动,推行“四旁植树”。吴店镇东河村投入60余万元建设生态景观长廊,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村民们还用上了卫生的自来水和清洁低碳的沼气,门口还架上太阳能路灯,成为牛程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保护生态成美景
  
    一进桃园冲,如同在画中,望山不走山,公路一线穿;山腰林果茶,硕果枝头挂,圈里牛羊肥,美景真如画。这是武胜关镇桃园村保护原始生态建设新农村后出现的美景。
    2007年,该村被列为广水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级一班人也有大拆大建新农村的设想。但该村坐落在群山之中,村边树木参天,小桥流水,自然环境保护非常好,有世外桃源的美称。
    “新村易建,古树难求。”武胜关镇政府果断拍板,不砍一棵古树,不伐一片林子,不迁一个湾子,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依山傍水,融入大自然。”该村围绕这一目标建设新农村。目前,该村投入资金80多万元,整治了3处白墙灰瓦与自然极为和谐的村落,在村子入口,修建了一座仿古的入村牌坊洞口,修整了河堤、平整了河滩,硬化了沿河路面,在河岸边围建一片天然的柳树林,建起一座小木桥。河岸边的村民高兴地说:“往日的臭河沟,现在成了主要水源地。”
    同时,发展无烟生态经济。集中连片新建百亩良种茶叶示范基地1处,栽植桃树万株。目前,该村成为广水市保护生态的示范村。
    据了解,广水境内有红檀、松柏、龙爪槐等国家保护的名贵树木260余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50余株。这些古树名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有效保护。
    如今的广水新农村,把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实现了发展与环境美化的 “双赢”。
  
    (本报记者 金鸣 宋俊超 通讯员 熊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村处处景色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