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中西合璧控血糖
  “现在很多人以为血糖高就是糖尿病,控制血糖指标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大错特错了,这根本没有治‘病’呀,而是在治‘糖’,不管你有病找中医,还是找西医,只要这个医生治疗时针对的是‘病’,而不是在治‘糖’,那你就治对了,否则肯定治不好。因为任何人生病不会按它的说明书一字不遗漏地长,所有患者都有个体差异,除非此药仅是一个降糖的症状药,它不治‘病’,只治‘糖’。”
  中药治病同时肯定能降糖
    现代医学多认为血糖饭前低,饭后增高,但除血糖高之外,还有高血压、坐骨神经痛。因为血糖指数异常,血管异常,输送到末梢回流出问题,造成下肢水肿。饭前血糖指标高、饭后低的病例,临床上不多见,怎样才是正确的治法,并无定论,应该秉持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治疗。
  西医治并发症疗效不明显
    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同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其发生猝死、无痛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概率显著增加。西医治疗主要是降糖、营养神经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但往往疗效不尽如人意。
    消渴病神经病变在其相对漫长的病变过程中,病理演变的规律具体表现为:始则阴虚热盛,继则气阴两虚,终则阴阳两虚。气虚可以导致消渴,阴虚也可以导致消渴,而气虚和阴虚往往相互转化,共同加重,最终导致气阴两虚。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淤血。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液少则血液不畅也可成淤。淤血形成之后又可阻滞气机,以致加重糖尿病病情而出现多种神经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中西医结合可获最佳疗效
    中医药对消渴病早期防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在具体的治疗上,除应针对临床表现外,更应从脾胰两脏器论治,采用益气养阴、健脾胰、补肝肾、活血化淤等法。如采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能有效恢复胰腺细胞的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控制利用血糖,改善代谢,调节免疫以及直接保护人体神经。
  
    (随州市中医院呼吸、糖尿病专科 董健)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西合璧控血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健康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