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寻找随州大米
市民为啥爱吃外地米引出的话题
  随州人为何喜欢外地米?
    随州是产粮大市。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市民多吃外地米。
    记者近日在城区中百仓储文峰店看到,现卖的本地大米只有产自随县唐县镇的“国丰一号”和“文峰中杂米”,售价分别为2.08元/斤和1.79元/斤,且为散装销售。其他多是整包销售的品牌大米,有京山国宝桥米、钟祥楚农家、东北大米、武汉楚年丰等,每斤售价在3.5元至4元之间。据了解,该店随州大米年销售量仅占销售总量的1/3。
    在城区清河路永泉粮店,本地品牌大米只有产自曾都区万店镇和随县殷店镇的,售价不超过2元/斤,而来自京山的桥米王、钟祥的泉水米等售价在2.5元/斤左右。老板王章建说,卖得最好的还是京山、钟祥米,他每年销售20万斤大米,随州大米只占1/4。
    记者走访城区其他超市、米店发现情况基本相同:本地大米市场外地品牌占主流,本地大米在本地少有市场。且外地品牌大米多占据中高端市场,本地大米价格最低,主要占领的是低端市场。本地大米市场70%的销售份额被外地品牌占据。
    市民为什么多吃外地米?记者发现,本地市场上的外地大米都是优质大米,其粒型整齐纤长,青亮如玉,口感润滑细腻,营养品质高,而且品牌响亮。而市场上随州优质大米很少,多是常规大米,或者优质米与常规米混杂,其颗粒短粗,长短不齐,而且口感相对较差。虽有少部分本地优质大米,但因品牌不响,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市场为何少见随州米?
    本地市场的随州优质大米很少,难道是随州不适合发展优质稻?市农业局总农艺师董学斌说,随州处于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发展优质稻。特别是以殷店为中心的随北地区,由于土壤富含钾,昼夜温差大,稻谷灌浆时间长,导致干物质积累多,米粒营养品质提升。随县殷店“鹦鹉”牌大米曾经全国闻名,甚至出口到俄罗斯。
    董学斌分析说,目前本地市场上的随州优质大米少,表面上看是因为优质稻种植比例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市缺乏规模大、设备先进的大米加工企业,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带动引领作用。
    据了解,因为优质稻产量相对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优质难卖高价,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植优质稻。近几年,随着优质大米消费量和销售价格的提升,农业部门推广优质稻力度的加大,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在提高。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戚远斌说,今年,我市优质稻种植比例超50%,达到90万亩,但仍低于京山、钟祥80-90%的优质稻种植比例。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王董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寻找随州大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