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九后,冬病冬防
作者:方云
冬病夏治的加强疗法 医疗专家告诉笔者,其实冬病冬防跟冬病夏治是有着紧密关联的。冬病冬防其实是在冬病夏治的前提下,进行的加强疗法。 专家说,中医典籍《内经》上讲,秋冬养阴,春夏养阳,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从阴中求阳,从阳中求阴,是养生之道。夏季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而冬至之后,大自然进入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是阴中之阴,阴中之极,在这个时候对机体采用中医的特殊手段干预,起到防病目的。 在“三伏”期间,中医用白芥子、竹沥、生姜汁、地鳖虫等天然中药,贴敷有关穴位,通过透皮吸收和穴位传导,进行天灸治疗,达到温阳利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等防病治病的功效。 呼吸系统和疼痛病最适宜 而所谓的冬病,主要指的是鼻炎、咽炎、冬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腰腿关节疼痛等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冬季容易咳嗽的一些发病者、怕冷的人、四肢冰凉者、产后病患者等,都是适宜接受冬病冬防的人群。 目前冬病冬防的人群主要面向儿童、老人及易出现疼痛性疾病、畏冷的白领阶层,还有个别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以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等。 老年人老慢支、咳喘病、肺气肿等比较常见,儿童则容易在寒冷的冬天患呼吸道疾病。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抵抗力不足,容易为外邪所伤而反复感冒、咳喘等。 寒冷冬季人体阳气相对不足,“三九”天更是冬日最寒冷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将具有辛散温通作用的敷贴药膏敷于身体,通过对穴位的温热刺激,对人体阳气补充与促进,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达到止咳平喘的疗效。小儿支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都是冬病冬防的适宜范围。 贴敷起泡勿乱动 冬病冬防的方法,是采用穴位贴敷,配以中药,在中医上叫做天灸疗法。 专家说,过去传统的天灸疗法,是以贴至皮肤起泡为准,这种方法可能会使患者有些不舒服,因此目前进行了改进,分数次进行,每次贴至皮肤微微发热发红,循序渐进,持续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穴位贴敷要根据天气变化来进行。比如今年的天气偏暖,三九天仍跟春天一样温暖。往年进行五次的疗程,今年就调整为三次,在一九、二九、三九分别进行,还需把握好药力,才能达到最佳的防病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饮食忌大补。可适当炖些牛肉汤、鸽子汤等,进行温补,但不主张在汤里添加参类,以免矫枉过正。 专家特别提醒,天灸疗法容易在贴敷处出现皮肤起泡,一旦起了泡,不要自行处理。 据介绍,天灸灸出的泡是机体自身产生的免疫机制改变,是治疗的正常反应,不是烫伤的水泡。烫伤的水泡弄破后里边是清水,而灸出的泡里边的水是黏腻的,说明机体湿毒太盛,起了泡,疗效更好。如果泡只有黄豆或绿豆大,一般可以自行吸收,不用管,如果起的是大泡,可到医院由医生处理。若一定要自己处理,应用一次性的消毒针,在泡的上方轻轻点一下,再用棉签从上往下慢慢擀,挤出泡里的黏水。不要抹任何药物,以免感染。 (方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