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提升幸福指数
——“十一五”随州社会保障建设回眸
本报记者 王董斌 通讯员 何祖勇 孔洪平 “政府给我们办理了低保、医疗保险,又给我们分配了廉租房,我们生活衣食无忧,这都是享共产党的福啊!”近日,在曾都区东城蒋家岗廉租房小区,居民朱世华激动地说。这番话,道出了众多享受社保居民的共同心声。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保安全网越织越牢,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住有所居:廉租房和经适房 “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知足了!”朱世华说。一年前,他和老伴从原来不到30平方米的平房搬进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廉租房。廉租房一室一厅,带有厨房、卫生间,面积50平方米,每月只需向政府缴纳近50元租金。 2008年,我市开始启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让低收入者“住有所居”。目前,市本级已经开工建设7个项目,建筑房屋2521套,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其中,蒋家岗廉租房小区已于2009年下半年建成,600套廉租房已经分配入住。明珠路香珠小区建成廉租房441套,即将交付使用。此外,文峰廉租房小区、望城岗红旗小区、孔家坡廉租房小区正在建设中,分别将建成廉租房891套、327套、234套。另有两个收购改造项目:投资289万元对原西城服装厂进行改造,建成廉租房43套,目前已经分配入住;投资400万元对亚通社区进行改造,预计建廉租房600套,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十一五”期间,市本级廉租房项目累计争取到国家投资3474万元,累计为6511户住房困难人员发放租赁补贴1027万元。此外,我市2009年在明珠路建成经济适用房278套,让部分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