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倌的梦想
——记随县万和龙灯桥村猪倌李伟
在随县万和镇龙灯桥村,李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他办了一个猪场,还因为他放弃上海年薪10多万元的好工作,回乡创业的“傻”。现在,“傻”李伟办起了年出栏千头生猪的养猪场,心中还编织着一个梦想,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生猪年出栏量提高到5000头。 近日,记者见到了李伟,他个子高大,性格豪爽。1998年,李伟在浙江温州一家化工厂做安检。7年后,他被调往上海总公司,任职常务副总,年薪10余万元,他的爱人和他在同一单位,年薪5万多元。当年,回家过年的他看到家乡的变化,一个回乡创业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 第二年,李伟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回到家乡考察创业项目。他发现,整个万和镇没有一家养殖企业,人们都靠种田、种香菇木耳和外出打工谋求生计,“办个养猪场”成为他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养猪先得有技术,他慕名前往河南新乡学习养殖技术,他发现“1213模式”更加经济环保。 李伟说,“150标准化养猪模式”最大特点是猪舍里建有水帘降温系统和采暖烟道增温保温系统,一年可出栏3批450头生猪,适合中小养殖户。而“1213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猪舍采用拱形建筑,雨水可以直接冲洗粪道,节约水源;屋顶喷带可起到屋顶和猪圈双重降温作用;猪舍采用玻璃窗,冬天采暖效果更好。同时,“1213模式”设置的有产房、保育室,实行母、肉、仔猪分室养殖,仔猪的死亡率低。在建筑方面,后者要比前者更省钱。 李伟投资50多万元,在老家按照“1213模式”建造了4栋猪舍,办起了龙喜珠养猪场。在他的猪场,资源实现了二次利用。洗猪圈的自来水,经过化粪池净化过滤后,可再次冲洗猪圈。猪粪在化粪池化解后,排到鱼塘中喂鱼、喂鸭。他的猪场已经形成了养猪、养鱼、养鸭一体化综合养殖,实现了节约环保。目前,李伟的猪场有母猪45头,肉猪600余头,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致富不忘本。他准备把熟练的养殖技术传授给父老乡亲,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现在,每个星期都有外来人员取经,他都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李伟的猪场正准备扩规,力争实现猪场占地达到100亩,蛋鸭养殖从500只提升至2000只,实现规模化养殖。他说:“生猪年出 栏 能 力 达 到5000头,是我未来5年的梦想。” (见习记者 冯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