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 刘晓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完成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较好保持了超过年初预期、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一超两高”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财政总收入21.96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3亿元、增长25.5%。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支柱产业加速扩张,汽车机械产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26.8%。中国恒天、湖北三环、厦门重工等一批大企业相继落户;齐星公司、全力铸造、华龙车灯、茂鑫胶带等一批本土企业快速扩张,齐星公司实现车身产量6.45万台、同比增长1倍多,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60%,投资13亿元、历时2年多建设的多晶硅项目顺利投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省政府签署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合作协议,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专汽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风机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食品工业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亿元企业和新增规模企业双双突破100家,净增规模企业52家。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建成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9家公司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生产战胜洪灾、旱灾和虫灾的侵袭,连续8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55.7万吨,增产5.7万吨。特色产业板块继续扩大,油茶达到10万亩,培植了2个万亩镇、24个千亩村;食用菌出口突破3亿美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大洪山牌香菇、集蜂堂牌蜂蜜荣获全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曾都区的农业加工园区被列入省重点支持园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完成5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长岗镇、吉祥寺村分别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的称号。随南、广水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加快建设,村庄整治成效明显。
——文化旅游实现突破。以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西圈”门户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节会品牌,成功举办2010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炎帝故里景区跻身鄂西十大旅游景区之列。投资13亿元,开工文化旅游项目75个,炎帝故里核心景区、玉龙温泉二期等工程顺利完成,大洪山慈恩寺、玉龙漂流等项目抓紧实施;重点景区、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接待游客5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37%。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新建了一批网点和物流配送中心,浙江银泰集团与新世纪购物中心的战略重组顺利完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0%。深入开展农资、成品油、烟草、食品药品等专业市场整顿,市民消费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发展稳定大局。随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强劲态势,“一区四园”加快推进,新县城建设全面启动;广水市三大百亿园区初具规模,华鑫冶炼、西门电机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竣工投产,工业税收除烟厂之外首次突破亿元;曾都区实施百日攻坚,推进二次创业,工业和投资增幅均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后劲得到提升。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36.5%。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波导大桥如期建成,新建通村公路661公里,西气东输二线随州段即将通气,麻竹高速随州东段建设快速推进,随信铁路、麻竹高速随州西段、十岗至厉山一级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园区承载力得到增强。市开发区先后完成城东工业园 “七通一平”、华裕工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316国道城区段包装改造如期竣工;新引进企业22家,完成投资23亿元。在全省144个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中,市开发区居第5位、曾都开发区居第27位,同时受到省政府表彰。金融瓶颈制约有效缓解。加强政企、银企对接,省市金融机构对我市授信340亿元,创历史新高。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72.5亿元,比年初增加48.44亿元,增长39%,增幅居全省第一。我市被省政府授予A级金融信用市州,综合考核全省第一。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