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年货记忆
作者:伍雅兮
腊八节一过,腊肉、腊鱼、香肠开始挂上了家家户户的阳台,年味也渐渐飘来。“年货办得怎样了?”这句话成了不少市民逢熟人时的问候语。办年货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和经历。今年102岁的蒋明珍老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年货种类越来越多,要在几十年前,过年能吃到一点肉就不错了。” 1月17日上午8时左右,记者来到曾都区西城办事处通津桥社区蒋明珍老人家,她刚起床。老人虽然已经102岁了,但都是自己穿衣穿鞋,还不时地招呼着来访者。虽然有点耳背,但身体很健康,说话声音洪亮,记忆力很好。 “小时候家里穷,过年的时候只有花生、豆子吃,后来生活好点了,能杀只鸡来吃。”经历过战乱、灾荒、物资贫乏时期的蒋老,对于当年的苦难,她已经不愿意再多谈。蒋老的儿子、76岁的汪运城在一旁补充说:“以前过年就是4碗菜,还都是小菜。父亲参加了建筑工程队以后,家里的生活才开始慢慢好转,过年的时候还能吃点肉哩!” 随着时间的流逝,吃肉已不在是奢侈的享受。在她家不大的厨房里摆满了香肠、腊鱼、土鸡蛋等。 “孙子过两天还要送土鸡过来。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孩子们都说,如今天天都像过年呢!。”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蒋老一脸的满足和欣慰。 (本报记者 伍雅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