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是随州人,被公司派到巴基斯坦工作已经有4年了。临风领略着巴基斯坦的风土人情,遇到过危险,也真切感受着中巴友好的氛围。
1
带着激情来到巴基斯坦
大学期间,我是十足懒人一个。毕业后,只找了一份月薪600元的工作,心想我的人生就这样破罐子破摔,不会再精彩了。得过且过地干了半年体力活,我实在忍受不了,“小宇宙”一阵爆发,最终辞职到了一家新公司。上班没多久,领导突然有一天笑眯眯地对我说:“小伙子,巴基斯坦有个项目,需要你这样有精力、有干劲、有冲劲的人去,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当时,我是满腔热情,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哪知这一去,一呆就是几年。
我是坐飞机前往巴基斯坦的,飞机降落在伊斯兰堡,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机场与我国国内的县级火车站差不多,我正感叹此处的贫困时,一辆丰田卡罗拉停在我面前,司机殷勤地跑前跑后帮我搬行李。一路上,我看到大街上都有荷枪实弹的警察,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脏乱差,但是到了伊斯兰堡市区,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整洁、干净、漂亮,到处绿树成荫,别墅成群。到目的地了,我的新生活正式开始。
公司给我住的地方在别墅区,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是一脸和善,标准“配置”为男主人、女主人、两三个子女、一条狗、一台丰田霸道,典型的欧美电影里中产阶级的模子。在 “吃”的方面,主要以馕为主,我吃不习惯,幸好公司有食堂,专门有中餐,就像吃自助餐一样,炒几大盆菜,自己选择。总之,我很快习惯了伊斯兰堡的环境,感觉宁静、安逸、舒服,日子算过得不错,除了有时想家。
2
见过美丽风光遇过危险
巴基斯坦一共有四个省,和中国一样,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区域,西部荒无人烟。因为工作原因,我去过巴基斯坦除了奎塔以外的所有核心城市,去过巴基斯坦其他三个省所有地级城市,去过最富裕的旁遮普省所有的县级城市,去过克什米尔看过世界上最美丽的山峰,去过印巴边境,可以说巴基斯坦90%的东部区域我都去过。
第一次离开伊斯兰堡是出差到旁遮普省的第二大城市Faisalabad,走一条名为M2的高速公路。从伊斯兰堡开始,在大约230公里处分岔,直行大约100公里到终点收费站,再右行50公里到达Faisalabad。一路上,风光无限,特别是中途从一休息站下坡,下到一半,视线豁然开朗,可以看到著名的旁遮普大平原,巴基斯坦的富庶之地,养育巴基斯坦人民的“粮仓”;经过一个盐矿,号称世界第二大的盐矿,连石头都是咸的。
我还到过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一个旅游区,有高山湖泊加雪山,有我认为的世界上最美丽的高原风光,实际上那里就是青藏高原的另一边。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旅游业非常发达,可惜后来塔利班(发源于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影响到巴基斯坦西北部一些地方的稳定)来了,恐怖主义来了,旅游业就完全衰落,空留美丽的风光。
然而,美丽风光也无法掩住巴基斯坦落后与危险的一面。有一次,我在Faisalabad的一栋楼房上“打量”这个城市,空气总是灰蒙蒙的,不是空气质量不好,而是路上沙尘太多,人造沙尘暴。人们的衣服肮脏破烂,不像伊斯兰堡那么光鲜亮丽,汽车喇叭声,驴子的嘶鸣声,小贩的叫卖声,还有中国制造的轻骑三轮摩托车,我才知道,这应是巴基斯坦的市井生活。整体上说,巴基斯坦的发展相当于中国90年左右的水平。
因为巴基斯坦自身动荡的原因,我也遇到过多次危险,不过直接危险不多。比如一家清真寺发生爆炸事件,我离开那里才十分钟,还听得到爆炸声。还有一次,是在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那天,我正在离驻地拉合尔 (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一百多公里的小县城,当时街上一阵骚动,我和同事们也紧急赶回拉合尔。路上,车已经走不动了,到处都在骚乱,路上到处都是被烧毁的公交车,被砸烂的广告牌。幸好途中一个小城市有我们公司的一个员工宿舍,于是就在那里呆到半夜2点多,我们趁深更半夜闹事的人休息了才回到拉合尔。
3
处处感受中巴友好氛围
尽管巴基斯坦不大稳定,但对中巴友好未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在巴基斯坦的市场上,处处能看到中国制造的物品,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来自中国,我也能经常看到在巴基斯坦做生意的中国人。而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能够感受到巴基斯坦群众真心真意的友好,甚至做什么都能受到优待。比如,开车违规了,警察见是中国人,会网开一面,而周围的群众也无怨言;去一些小地方,警察甚至会帮你开道;在银行办事可以不用排队……这些虽然不合法理,但是从中却看得出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尊重与友爱。据我所知,中巴友好已经写到巴基斯坦的小学课本上。
事实上,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援也是无私的。2008年,我去克什米尔山区旅游的时候,经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2005年巴基斯坦大地震的中心区,死了十万余人,比汶川大地震还大。当时中国政府援建了很多帐篷和板房。因此,三年后经过这里,还看得到这些帐篷和板房,尽管重建遥遥无期,但当地人很感谢中国,说当时中国医疗队救了很多人的命。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也和我的巴基斯坦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所在的公司里,只有十几个中国人,100多个巴基斯坦人,平时我们都用英语交流,大家都友好相处。我才来不久,就被一位同事热情地邀请去参加婚礼。巴基斯坦城市里的婚礼跟我们中国的差不多,一般在大宾馆,订一个大厅,几十张桌子,然后摆菜。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结婚仪式什么的,只有一个长者或者政府工作人员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签字,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主席台上,所有来宾排队上台送给新人祝福、送礼、照相,所有人轮完后,就吃饭,很简单的一些饭菜。
我也曾参加过多次农村的婚礼,也是受同事所邀。农村婚礼与城市里的完全不一样。结婚的时候,新郎在一个地方,所有的男客人都去新郎那里祝贺;新娘在隔壁,所有女客人去新娘那里祝贺。中间隔开,互相不能见面。所有的男客人是看不到新娘的。当然,无论是城市婚礼还是农村婚礼,我都得到礼遇,他们的热情与友好让我很感动。
我已习惯和巴基斯坦朋友一起生活,我们一起工作、吃饭、打球、打游戏、旅游,和中国朋友没有区别。日子过得很快,我在巴基斯坦的工作任务也将完成了,但我不会忘记在巴基斯坦的日子,那是我生命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