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区域经济发展重心悄然转向
中西部快速发展吸引农民工“逆流动”

  图为:浙江义乌许多用工企业开工在即,但大量企业没有召到足够的工人,无法开工。
  
    新华社2月13日电 春节过后,王昌锐每天都在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开发区的新工厂里忙碌到深夜。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以生产数控电火花穿孔机为主的企业将正式投产。王昌锐正在准备迎回一批新购的生产设备,以及一批从沿海地区返乡的熟练技术工人。
    曾经在“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市创业十多年的王昌锐,选择回到位于中部大别山区的故乡二次创业。他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纵深”带来的机遇。
    战略纵深是一个军事上的概念,大意是指在地域空间上的战略性运动。如今,这个概念被经济学家广泛借用到经济领域,用以描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推进。
    “深圳的企业已纷纷将工厂搬往中西部,我在深圳的最大客户富士康公司,现在在成都、郑州、武汉等地都开了厂,而且都是几万人的规模,解决了用工的问题,”王昌锐说,“大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纵深发展,也给了我们创业者启发,并带来了机遇。”
    他在麻城市的工厂已经开始招工,所招的基本上是从深圳和浙江等地返乡的技术工人。“在深圳,招工越来越困难了,大量的工人回到了中西部地区,在家门口的工厂里打工。”
    今年春节过后,一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争夺战”激烈上演:东部企业包车赶到各地,到农民工家里挨家挨户去“请”人;而中西部各地也想方设法“截留”农民工,让他们留在本地企业,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子女就学、优化生活环境等办法都被用上。
    种种迹象表明,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期以来“孔雀东南飞”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在武汉市,春节过后的用工需求达24万个左右,部分行业用工需求增速已超过沿海地区,尤其是电子加工、机械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迫。
    农民工流向上的变迁传递出区域均衡发展的信号,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正悄然拉近经济版图上的“海拔差异”。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西部快速发展吸引农民工“逆流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