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试水“三屏”融合
作者:曾运
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把触角伸向电视终端,因为它迄今为止依然是消费电子设备中最大的屏幕,并且是家庭的中心。苹果推出了第三代AppleTV;谷歌有“谷歌电视”;微软从未因维纳斯计划的失败而气馁过,其进军电视领域的传言不断;而英特尔通过无线显示WiDi(WirelessDisplay)技术,将电视和计算机平台相连…… 现在,中国移动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日前正式牵头推出了针对移动终端与大屏幕设备之间音视频无线传输的WiMo技术,并组织其他12家企业倡议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成为移动运营商中促成家庭互联的先行者。中国移动希望基于已有的条件,以较低的门槛和成本接近或切入终端互联这个产业界的共同理想。 WiMo技术是中国移动对其所定义的 “无线移动多媒体传送”(WirelessMobileMultimediaTransmission)技术的缩写,从技术层面说,是针对移动终端与大屏幕设备之间音视频无线传输协议;从应用场景看,是一种将手机屏幕显示实时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借用电视屏幕扩展移动终端能力的多屏融合技术,实际上和英特尔的WiDi技术类似。 “WiMo是无线视频传输的创新,中国移动主导了比较新型的视频编解码和传输技术,通过WiFi以及WiMo技术和手机,可以将720P、1080P等不同清晰度的视频直接呈现到电视机屏幕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说。据了解,WiMo技术在无线传输上基于WiFi,在编解码上采用Motion-JPEG技术,需要特定的WiMo编解码芯片,中国移动和其主要合作伙伴Cy-Wee一起,已经完成了协议栈和第一代芯片的研发。 随着智能手机处理能力的增强,其多媒体解码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完全具备了解码高清图像的能力。但是,由于便携的性质所限,手机屏幕不可能做到电视机那么大,以充分展示高清效果。业界曾经想过微型投影的方法,将手机作为投影仪,把画面投影到墙上,不受物理尺寸的限制。2008年,微型投影技术在业内小“火”了一把,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成熟度、价格、手机电池等因素的限制,从目前的事实看,这一解决路径仍在探索中。 创造屏幕的方法不行,业界便想出更为巧妙的借用屏幕的方法,英特尔的WiDi和中国移动的WiMo都是这一思路。这样,手机就能摆脱屏幕尺寸的桎梏,成为家庭娱乐的工具。例如,在看互联网电视时手机可以成为机顶盒,在玩游戏时成为游戏机甚至手柄。“尽管WiMo是一个很简单的无线高清视频传输技术,但实际上启动了手机应用的新纪元。”黄晓庆表示。 其实,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业界围绕高清视频无线传输方式的标准竞争早已白热化,除了基于WiFi的方式外,还有UWB方式以及使用毫米波传输的WirelessHD等多种。这些标准各有优劣势,各有强有力的企业在推动,现在看来,均在加紧研发和商用,希望先占领市场,成为事实标准,中国移动的WiMo显然也是采取这一策略。然而同时,这类技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与另一类数字家庭内容共享技术,如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闪联等形成竞争关系。 WiMo巧妙地利用了成熟的现成技术和频段,实现手机与电视屏幕的互联,而且由于它采用硬解码,在功耗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比较适用于移动终端。 据了解,根据中国移动的计划,拟分三个阶段引入WiMo,第一阶段是通过WiMoDongle实现手机与电视机的同屏显示,第二阶段是将WiMo芯片内置在手机中,第三阶段,实现WiMo在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家庭终端产品等多种终端的内置。据悉,WiMoDongle目前已有成熟产品,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正和CyWee、ASUS研发WiMo手机的原型机。 但是,WiMo自身在技术上也有很多挑战,正如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所说,“尚不是成熟技术”。华硕孙聪敏表示,如何做到移动终端、Dongle与电视之间的快速匹配;如何减少WiMo手机重量和功耗,以适合较长时间玩游戏、上网或阅读的需求;如何有效抑制WiFi高速传输时的干扰;如何让手机菜单完美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些都将是WiMo技术面临的潜在挑战。 (曾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