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月27日,本报开通征集消费维权线索热线,接受市民在消费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咨询、投诉和举报。半个月来,本报接到投诉反映100余条,这些热点问题,集中在食品安全、网络购物、商品房买卖、家装、汽车购买和维修等领域。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人员致电本报,咨询商标注册与保护等相关政策。对于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我市工商部门会同其他职能部门查处案件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提醒消费者在今后的消费中擦亮双眼,避免掉进“陷阱”。
轻信优惠活动遭遇消费陷阱
3月6日,市民李先生致电本报反映:去年10月,他在随州某通讯公司做优惠活动时,办了一张09版轻松卡,代理商介绍了最基本的收费标准,并口头保证没有其他任何收费。可月底账单出来后,李先生发现多收了彩铃费和上网费,而这两项都不是他所需要的。经过交涉,代理商当场取消了上网功能,彩铃却不给取消,并再三强调这是公司办此业务的硬性规定,而且他是在优惠活动时签的字,应当遵循。
工商部门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通讯公司优惠活动的广告宣传,办理入网签字确认前,要详细阅读签订的入网协议,弄清资费收费方式,减少消费风险。同时,为维权需要,要注意保留其宣传书面资料和自己签订的相关协议。
交纳购房定金 退还遭遇难题
3月2日,广水市民余先生打来电话,称其于去年10月,在随州城区一楼盘订购了一套房子,当时交1万元定金。随后,该楼盘销售价格出来了,由于该房屋价格超出余先生预期的购买能力,无奈的他只好决定退房。为了讨回此前预交的1万元定金,余先生多次与开发商商量退还定金事宜,遭到对方拒绝。
工商部门建议:根据有关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在取得房屋销售的合法证件后,才能收取买房人的定金。定金是等同罚金的,即因购房人的原因不履行购房合同,定金不退;若属开发商违约,是要双倍赔偿的,因此,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谨慎,合同一经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不能马虎签下认购书,随意支付定金。
约定返回时间 客车迟迟不到
3月7日,市民张先生打来电话,称农历二月初一,他乘坐随州的班车到武当山游玩,交付了包括返程在内的费用260元。可到武当山游玩后,本来约定的是次日中午返回,结果到了晚上车才开始返回随州。
工商部门建议:消费者出行应选择规模大、诚信好的规范客运公司,不能轻易听信黑车或个人的口头承诺。同时,在乘车过程中要留心记住车辆的车牌号码,保留车票等相关证据,以便出现问题时通过交通部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果篮探望病友烂果破坏心情
3月2日,城区黄先生致电本报说,其朋友在市中心医院住院,住院期间不少同事、朋友前来探望,来的时候常常会买些果篮、鲜花之类的。探病的人离开后,其朋友打开那些果篮发现,篮子里面铺着厚厚的纸皮,水果只有露出来的那一层。而且,里面装的水果也不像外面包装的那样漂亮,很多都是坏的,有腐烂的,有皱巴巴、已经没有水分的。探望病人,带果篮,本来就是为了关心病人,表达心意,结果病人看到里面都是这样的东西,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工商部门建议:消费者购买果篮时,最好是当面看店主包装。同时,在消费领域购买商品发生消费纠纷时,注意保留好购货凭证等相关证据资料维护自身权益。
健身中心关门年卡费用难退
3月8日,市民小马来电反映,春节期间准备到水西门转盘处一健身中心去健身,可到了之后发现该中心关门了。一打听才知道早关门了,可是她花了998元办的年卡,才只用了一个多月,年卡费用也不知道怎么退?
工商部门建议:预存式消费要谨慎,办卡消费要理性、慎重。消费者在考虑这种消费模式并购买会员卡时一定要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被商家“套牢”。购卡时,不要把重点放在优惠上,而要注意一些限制条款和违约责任的认定,注意保留章程、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以便出现问题时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最好不要在卡内存太多钱,防止特殊情况发生时,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损失。此外一定要仔细考察商家的诚信度,可以向办过这种业务的顾客咨询,选择诚信度好一些的商家,对于一些新开业的店家,要特别当心“被套”。
夸大治疗效果保健品当药品
3月9日,随城居民赵先生反映:“在城区水西门转盘旁边,一伙医疗仪器贩子,打着‘加拿大健得福心脑血管治疗仪’免费体验的旗号,骗老年人去试用,用亲情营销欺骗可怜的老人家。我的邻居——一个可怜的老人上当了,掏出了辛苦积攒的钱买了这种骗人的 ‘治疗仪’,听说价格要5880呢!我随便网上google一下,这个心血管治疗仪早就是‘过街老鼠’了!”
工商部门建议:保健品不是药品,保健器械不是治疗器械,对疾病并无明显的疗效。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群体,购买保健器械时 “掏钱不要太痛快”,如果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请医生检查,对症下药。不要轻信保健用品广告或销售者宣传时所说的治愈各种病症及疗效的承诺,特别是声称能治愈疑难杂症的功能。如需购买时,可到医院向医生请教,然后再购买。购买时应该尽量到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专卖店,并索取有关票据妥善保存。此外,对上门推销和产品推介会一定要提高警惕。
市场摊位牛肉注水与否难辨
3月10日,随县某乡镇居民裴女士来电反映,最近想到菜市场去买牛肉,听周围的居民说市场上许多牛肉都是注了水的,想买到没有注水的牛肉很难。裴女士很是犹豫,到了市场却不敢买牛肉,她不知道怎么鉴别注水牛肉?
工商部门提醒:未注水的健康牛肉肉色深红、色泽均匀,用手触摸弹性好,有油油的黏性;注水牛肉肉色浅红,用手指触压感觉肉质较松软,用力按压可渗出粉红色液体,用卫生纸贴在牛肉切面上,注水肉对纸张的黏着度小,纸张吸水速度快。消费者在购买时,请注意观察,若发现问题,可以迅速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或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徐军国 通讯员 卢丛亮 谌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