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
我听见窗外大街上播放着西单女孩的《想家》,春晚之前我从未听过这首歌,平时那么多喧嚣的、热闹的、浮躁的声音充斥着,忙学习、忙生活、忙交友,我总有各种理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有各种理由忽视家人,忘记爸爸妈妈,习惯他们打来电话,看惯重复了无数遍的短信。当那朴实无华的歌声迎面扑来时,毫无准备地,我被感动了。
家,牵挂。
当我第一次踏上去南京的火车,一个人带着重重的行李在熙熙攘攘的火车里被挤来挤去,望着陌生的世界和目的地我显得那么惊恐与无助,对爸爸妈妈有那么多不舍。透过车窗,我的泪水不知不觉滑落下来,朦胧中,我看到妈妈扭过头去,我知道,她也在流泪,只是不想让我看见。妈妈说你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你必须长大。我手里攥着她塞给我的水果和香肠,却一口都没吃,就那样,我踏上了人生一个新的征程。
成长,坚强。
大学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曾经我的室友笑言,来到这里不指望自己变成天才,只是来看看天才的模样。我领略着,羡慕着,向往着。我一遍遍向父母抱怨自己的平庸,他们却不厌其烦地安慰我支持我,在他们心中,无论女儿如何普通,也是独一无二的,是优秀的,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不要我的荣誉、不要奖金,只要我健康和快乐。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如此强大的信念,我深深感动于这种源于血脉的温馨,以至于我常常想,为了父母,哪怕我只是一只丑小鸭,或是一只小麻雀,我依然要做一个怀有天鹅梦的丑小鸭、一只向往凤凰的勇敢的小麻雀。爱,让我不再害怕。
感恩,记得家。
“妈妈,你和爸爸最近身体好吗?注意保暖。”
总是那些话,“很好很好,你别管我们,我们这么大岁数人了还要你操心?快活得很。”
其实不然,他们病了输液不会告诉我,工作累了加班不会告诉我,妈妈血糖高了从不告诉我,爸爸消瘦了也不告诉我。有一两个月时间老爸一直没给我来短信,我理所当然、堂而皇之的认为自己忙就没有过问,回家了才知道他胆囊炎发了还咳嗽,咳了一两个月,不停的反复,气色很差。当他在车站接我时,背有点驼,有点像个老头。我不在家的日子,他们,真的老了吗?我忍不住想哭,但最终忍住了,我笑着,因为今天我回家啊!
转眼我又要离开家了,又是一季春来早。
前天和爸爸散步,他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奋斗和牺牲,你爷爷辈的人就算要饭还要供我们读书,硬是把孩子从农村推到了城市,他们劳苦一生长眠于大地,但欣慰于儿女可以跳出农门。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我希望把你送的远一点,去感受更广阔的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这一代生活圈的世界。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的痛处在于让你走远,不能在你身边,让你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但是父母永远能感知你的冷暖,你的喜悲与困惑。我敬佩二三十年代把孩子送出国门、赴欧美求学的父母,在那个信息闭塞、环境险恶的年代,他们要做出怎样忍痛割爱的抉择、要承受怎样生离死别的痛苦、要具备怎样的眼光与胆识,才会把孩子的前途送向未知的世界,现在,你们的条件好多了,不要记挂家里,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安心学习生活就好。
我明白,父母让我走得越远越好的良苦用心。
写下这些文字,《想家》的歌声再次萦绕在耳畔,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走不出父母的心,无论外面有多么复杂,有家就不再害怕。
●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