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行政金融财税等政策多管齐下
楼市可能出现“拐点”

  三月十八日
  ,
  苏州春季房交会开幕
  ,
  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
  ,
  现场观望者居多
  。
    “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规模将首次超过市场类住房”“房地产贷款保持审慎”“土地供应控价格防‘地王’”“公布地方房价控制目标”……近期,来自有关部门楼市调控的政策信号引发了高度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行政、金融、财税、保障房等方面措施的多管齐下,我国楼市特别是一线楼市有可能出现“拐点”。
  一线城市房价 传递松动信号
    “房价一天掉1万元!你有可能以低于市场价20%至50%的价格买到房,就看你下手准不准!”南京市一楼盘3月14日推出 “无底价购房”活动,每季拿出一套房源供网友在线截杀。
    近日,南京宋都美域也推出“贴息补税”活动,优惠后每套可便宜10多万元。
    “新‘国八条’出台不到两个月,楼市促销已令人眼花。”南京东凯置业总经理包天雷说,去年四季度至今,一线城市交易量逐步下降,一些开发商“随行就市”促销跑量。记者采访获悉,相对于花哨的促销手段,有的品牌企业已经开始实质性下调价格。
    在北京,远洋地产“远洋一方”新开楼盘每平方米的销售价格较前一批次均价便宜了近4000元;在上海,中海“御景熙岸”的实际售价是前期网上参考价的7.6折。在广州,2月出现直降5000元的楼盘。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14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3.8%,但是增幅同比下降达到24.4个百分点。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第一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滑16%,房价跌破2万元关口,这是近32周新低,接近去年“4·17”新政之后的最低水平。南京今年日均成交不足100套,锐减五成,进入“低迷期”。
    高档住宅市场几乎 “冰冻”。中原地产统计,2月份上海高档二手房成交仅占全部成交量3%;而中低档房源却提高到总成交量48%,其他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亦呈现类似特点。
    365网尚房地产总经理胡光辉说,南京市面上小户型低价房的成交占比越来越大,大户型成交量很小,别墅、豪宅的投资者几乎为零;而前期预定的高档房,退房量逐月上升。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降价现象或者只是开始。”南洋地产中国区总经理钟沛说,“只要政策持续,房价应该会下跌。”
  凌厉政策发力楼市预期“转向”
    从2010年4月起,“国十条”“国五条”“国八条”,“限购令”“房产税试点”“限房价”“防地王”“保障房”等政策不断出台,层层加码,态势凌厉;而且政策施展的空间比以往的调控都更“宽裕”。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说,去年我国销售商品住房约900万套,今年我国会头一次在住房供应方面,保障类住房超过市场类住房。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足以带动与房地产相关的几十个行业发展,稳定经济不受影响,这就为楼市调控腾出空间和时间。
    土地调控力度前所未有,将避免“面粉贵过面包”现象。国土资源部3月10日发出通知,“坚决杜绝土地出让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价历史最高价的情况。”
    “现在防‘地王’是一根红线,谁碰谁被问责。”长三角某市一名城建官员说,今年以来,该市多场土地拍卖冷清,且只有两三家开发商参与,底价成交多次出现。
    “房价松动很可能从高档房和热点片区开始,因为现在已没人愿意买。”南京某企业高管张明给记者计算,新城区和郊区的价格都到了1.5万元至2万元,一套大户型起码要两三百万元。买大户型的几乎都是“二套”房,首付六成就要100多万元现金。
    与此同时,贷款利息不仅取消了7.5折优惠,还普遍上调到了1.2倍以上。另外,“审慎贷款”抽紧开发商资金链,土地供应向保障房和自主型、中小套商品房倾斜,将减小地价涨幅……
  350
  亿元廉租住房投资计划下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6日宣布,按照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为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发展改革委已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达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350亿元支持地方新建廉租住房,逐步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积极落实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确保地方政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尽快建成。
    作为改善民生、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大举措,我国计划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并计划整个“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
  落实调控措施 跳出“屡调屡涨”怪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军曾表示,一方面限房价、限地价等政策有望结束房地产“暴利年代”;另一方面保障房稳定、微利的模式正在形成。今后,品牌开发商将进入保障房领域是个趋势,中小开发商会逐渐退出这个行业。“市场+保障”双轨制成型,使国家对房地产“掌控力”增强。
    “楼市近日再次出现‘拐点说’,但是并没有出现市场大量供应的现象,这说明开发商或捂盘、或观望、或惜售,并以少量房源试探市场,博弈才刚刚开始。”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尹晓波说,“保障房建设让人看到了希望,但还不能说百姓心里有底了。”
    南京市民沈先生说,既然建这么多的公共租赁房,各地就该尽早公布入住条件是什么,让满足条件的人现在就开始排队摇号。这样能稳定预期。即便 “中不了签”,也能尽早做选择。人们最担心的是, “苦等几年,既没有等到保障房,调控又不了了之,房价房租又涨上去了,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业内人士分析,跳出房地产调控“屡调屡涨”的怪圈,需要对调控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目前人们担心的问题有三:一是政策过早撤出。调控政策只有延续下去,才能彻底打消投机者的“念头”。二是调控效力被消减。一些地方土地财政“吃紧”,可能会想各种办法“抬市”。三是政策调控“盲点”。这轮调控的重点在一线城市、热点城市,政策效应正在发酵,但是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仍存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趋势,成为吸引投资投机资金的新热点。楼市调控要防止“按下葫芦起来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楼市可能出现“拐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9 版:新闻视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