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国内同行誉为晶体行业的“民族英雄”
王进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晶体元件垄断
作者:陈晓林、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通讯员马小红报道:湖北泰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基座分厂厂长、电子元器件烧结专家王进,经过多年研究,突破了表晶基座生产工艺难题,结束了圆柱石英晶体主要元件长期由国外厂家垄断的历史,被国内同行誉为晶体行业的“民族英雄”。昨日,从泰晶公司获悉,该公司正开展向王进同志学习的活动。 王进是江苏省苏州市人,今年67岁。16岁就进入纺织厂当机修学徒工。他勤奋钻研技术,成为工厂最年轻的 “八级工”。改革开放后,他参加业余大学学习,系统掌握了机械制造工艺、工装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等理论知识。2000年,即将退休的王进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到电子晶体行业。看到该行业主要元件——表晶用基座被日本厂家垄断的现状,他萌生了自己设计、生产表晶基座的想法。 电子元器件要求精度高,可谓在微米级的舞台上 “跳舞”。当时,国内圆柱晶体的基座烧结工艺是一片空白,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王进从零开始,一方面参考行业中可借鉴的工艺,一方面自己钻研。2008年,他刚刚领悟到多温区烧结的宝贵经验,一场金融风暴袭来,使他失去了继续试验的平台。关键时刻,泰晶公司向他发出了邀请,王进不负众望,于2009年5月成功克服了烧结、电镀等难关,研制出了表晶基座生产的成熟工艺,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当年底,泰晶公司的音叉晶体全部采用了国产基座。2010年,王进又大胆改革,把原来的单层模板烧结工艺改为了双层模板烧结工艺。这次改进,不仅把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单位电耗也降低到了原来的百分之六十,月节电3万度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泰晶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质量提升了,成本降低了。目前该公司圆柱音叉晶体的月产量已达8500万只,成为了国内同行中的“老大”。与此同时,王进为了满足公司不断扩产的需求,又设计了一台八温区、月产达到1.3亿只基座的新烧结窑,成为世界上同类产品产能最高的烧结生产线。泰晶质优价廉的产品,不仅 占据了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还 批量出口。预计到4月份,公司月 产表晶可达1亿只,基座可达1.5 亿只,本公司用不完的基座已经 开始供给国内同行使用,同时还 成功申报了4项国家专利。前不 久,日本某电子元配件供应商了 解到泰晶公司的情况后,放弃在中国经营多年的表晶基座市场。 目前,王进又着手引进新设备,实施自动化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并已经开始研发国内目前还没有的更尖端的微型产品,他说:“在有生之年还想为泰晶、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