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集体涨价涉嫌价格联盟遭声讨
日化巨头涨价“阴谋”流产

  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近期将集体涨价,消息一传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巨头几乎占据了全国逾八成的市场份额。评论人士称,此次“提前宣布涨价”若是组织有计划的行为,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还涉嫌构成价格垄断。
  四大品牌集体涨价遭声讨
    日前有市场消息传出,3月底到4月初,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将对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等洗涤类日化用品全线涨价,涨幅为5%-15%。业内人士称,继年初护肤品和化妆品提价后,多个日化品牌再次酝酿涨价,将掀起近年来日化行业最大规模的涨价潮。
    记者就涨价一事向多家日化企业求证,但企业均躲躲闪闪,未给予正面回应。记者随后在广州各大超市调查发现,目前虽未发现涨价情况,但有超市负责人透露,确实已收到涨价通知。
    几大巨头齐声喊涨让市场纷纷声讨,消费者王玉的话道出了共同的质疑:“单个企业调整产品价格我们能理解,但为什么日化巨头们同时下发调价通知书,涨价的时间也都在4月前后?这究竟是‘不约而同’还是价格联盟?”
    行业专家认为,这些日化企业的行为已涉嫌构成价格垄断。如果企业串通涨价,且合计市场份额占1/2以上,就存在价格垄断嫌疑。企业有定价自由,但不能滥用。尤其是凭借市场垄断地位,滥用定价自由,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中小企业利益。如果涉嫌价格垄断,即便提前公布涨价也不能使其行为合法化。
  给市场带来连锁反应
    虽然不是第一次行业集体涨价,但在国家全面稳控物价水平的形势下,日化巨头们的齐声涨价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荡。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凡是有涨价预期信息,就会有抢购行为发生的可能。此前,奶粉、方便面等企业集体涨价,就曾引发过抢购潮。
    物价已经成为当前老百姓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企业“提前宣布涨价”所带来的广告和试探效应已经初现,一些城市的日化、洗涤用品销量正在悄然攀升。各大超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费者囤货行为。
    而在各大超市记者看到,很多洗发水和洗涤用品均有不同力度的促销活动。
    在高成本压力之下,这些日化生产企业为何还敢如此大力度地开展促销活动?究竟是以此消息来试探市场,还是策划此次涨价来提升短期销售量,谋取利润?
    提前散布涨价消息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定价机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分析人士指出,在严格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垄断寡头“提前宣布涨价”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及早介入,除了对于涨价和涨幅的合理性进行监管之外,也要对其是否涉嫌广告、试探等目的进行调查,并且重罚不法行为。
  是否涉嫌价格垄断
    3月初,西班牙以操纵价格为由,对法国欧莱雅公司、美国宝洁公司等多家化妆品制造商处以总共5000万欧元(约合6980万美元)罚款。据该委员会调查,上述企业在20年内结盟操纵价格,阻碍欧洲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早在2008年,包括联合利华、宝洁、高露洁在内的9家欧美日化产品制造商就因涉嫌在法国市场共谋操纵价格而受到调查。
    消费者由此质疑,“近日,联合利华、宝洁这样的竞争对手在这次涨价中却表现出非常的和睦,3年来日化用品最大幅度的涨价,四大日化生产企业并驾齐驱,均选择在4月左右涨价,这未尝不让消费者心生怀疑之心。”
    消费者认为,成本增加已经成为商品价格上涨冠冕堂皇的理由。生产企业只说因成本上涨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却从来都规避成本到底是多少、哪些成本上涨了、上涨了多少。以日化产品为例,所谓原料成本上涨,恐怕业内人士也不一定一清二楚,日化企业完全是自说自话,缺乏基本的公信力,企业不能利用这点而搪塞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确实是由于原材料涨价引起商品涨价,这是无可厚非的、允许的,但是“涨价不允许串通”,如果经调查发现行业内企业制造价格预期,联手涨价或是散布虚假调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是必须要处罚的。
    上海市物价检查所副所长李学武对媒体称,四品牌“联手提价”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一旦国家发改委组织各省市价格部门对此事开展反垄断调查,上海将对四品牌中总部在沪的跨国企业展开调查。不过他表示,跨国企业通常有丰富的反垄断调查经验,因此价格部门取证难度较大。
  联合利华宣布暂缓涨价
    继康师傅宣布暂缓桶装面涨价后,跨国日化企业联合利华31日晚也发表声明称,“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
    在声明中,联合利华表示,此决定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而做出的。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已亲自率队赶赴上海,对联合利华部分产品拟涨价事件进行调查,并在约谈了该公司大中华区主席。
    发改委表示,洗涤用品和方便面等,都是群众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这些涨价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加剧了群众对后期物价走高的担忧。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派出调查组赴有关企业进行调查。按照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若企业串通涨价将最高罚款500万元。
    针对“串通涨价”的指责,联合利华予以否认。在声明中,该公司称,“作为负责任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一贯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及联合利华全球商业准则。公司本着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
    对于联合利华在最后时刻做出暂缓涨价的决定,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有观察人士认为,仅仅暂缓涨价并不够,造成市场恐慌性抢购的责任应追究。截至目前,其他日化企业尚未就是否涨价问题做出回应。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化巨头涨价“阴谋”流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9 版:新闻视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