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寻根节述评之二
作者:罗毅
本报记者 罗毅 这还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08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2009年实现旅游收入24.2亿元,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9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0%。2011年首季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9%,全市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0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组经济数字背后所展现的巨大文化张力是精彩的。回顾历史,几乎可以肯定,一个时代的进步,一种新兴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以相应的文化繁荣为基础。“文化是生产力”,这恰恰道出了文化与经济和谐的本质。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放大了寻根节效应,是寻根节效应扩张了随州工业兴市、旅游产业和开放魅力。 武汉大学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张薇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目前旅游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深入发掘炎帝神农故里文化、树立炎帝神农故里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通过这样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打造,可以彰显它的核心价值,不仅可以带动随州市整个旅游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州毕竟是一个年轻的地级城市,建市晚、底子薄、基础差,又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如何才能快速“富”起来?市委、市政府理性看到,如果比经济总量,随州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过发达城市,如果善用比较优势资源,突破性地发展旅游经济,就完全有可能脱颖而出,奋力走到前列。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就是在最高层次上推进经济发展的理念,得到全市干群共识。 2006年随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通过打造炎帝神农故里和编钟古乐之乡两大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以省政府主办、市政府承办的方式,举办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成了随州文化盛宴。寻根节,将随州高度融合成一个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工业、文化旅游的和谐体,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有不可估量的潜能,特别是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释放。 寻根节既是文化盛宴又是经济大餐。寻根节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既有庄重肃穆的拜祖大典,又有喜庆热烈的明星演艺;既有品位高雅的作品展示,又有群众参与的焰火晚会;既有研讨会上的“华山论剑”,又有直播室里的经典点评;既有客商云集的项目签约,又有场面壮观的汽车博览。每届寻根节前夕,经贸洽谈组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港澳地区,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开展一系列境内外大型招商活动,做好客商邀请。旅游推介组分赴台湾、西安、武汉等地开展促销宣传,与省内外大型旅行社合作推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拜祖游”。 两届寻根节,海内外共有100多家媒体,400多名记者聚集随州,向世界各地传递了同一个声音:“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寻根节期间,随州的新闻多起来,随州的话题热起来,随州的关注度高起来,随州的点击率升起来。外地的客商,以及海内外的华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随州,来随创业。经济界有识之士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尽情地享用经济大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这些支撑起随州形象的产业品牌,将随州演绎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得到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响应,北美湖北同乡会、北欧华人协会、意大利和平统一促进会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组织,逾500多人参加寻根节。中航集团、沃尔玛湖北片区、澳门工业园等集团老总参加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落实30亿元。随州决策者认为,组织活动是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城市都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2010年6月8日,第二届寻根节盛大开幕。当天,中国随州经贸洽谈会也如期举行,中国盐业、中国恒天、湖北三环等国内外200多家企业参加,签约项目53个,投资总额逾90亿元。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市博物馆编钟演奏大厅举办,亚洲旅游交流中心、广东、武汉等省内外120多个知名旅行社老总参加,众多旅行社与炎帝神农故里、玉龙温泉、大洪山景区签订了组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缅甸华侨吴锡枝先生带着23人的团队,在参加完寻根节后又前往武当山。他说:“我们来随州寻根,到湖北旅游,这次还将随州的500多辆专用汽车卖到缅甸,我很自豪!”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独有的世界级文化名片,随州利用举办寻根节将其越擦越亮;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蕙兰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一连串独有的经济名片,随州利用寻根节将其打造得更具实力和魅力。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使随州这颗“汉东名珠”在“两圈”节点上光芒四射、璀璨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