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专家支招抓备耕
作者:徐厚新
眼下正值春播春管的黄金时节,怎样科学种植、细化田管,农技部门相关专家为广大农户支招把脉抓备耕: 水稻——防冻、保湿,护秧苗 1、湿润育秧秧田管理:一是以水调温。从播种到2叶1心期采取沟灌调温。遇到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15℃,接着转晴,最高气温超过25℃,昼夜温差大于15℃时,更要保持秧板浅水层,防止黄枯死苗或青枯死苗。二是施好三次肥。1叶1心到2叶期及早施好“断奶肥”,亩施尿素4公斤左右或500公斤人粪尿;2.5~3叶期施好促蘖肥,亩施4~5公斤尿素;拔秧前4~5天施好起身肥,亩施5~8公斤尿素。2、旱育秧苗床管理:播种至现针前,以保温、保湿为主。现针后,严格控水,促进根系下扎,早上揭膜,傍晚盖膜,进行炼苗。2叶期即可揭膜。揭膜后,若秧苗发生立枯病,发病区每平方米苗床再增施50克壮秧剂(叶面无水珠时均匀撒施),然后浇水,可有效防治病害;如出现脱肥,可适当增施氮肥。遇低温、下雨要及时盖膜护苗及防水,以免土壤湿度过大,秧苗徒长,降低秧苗素质。 3、直播稻田苗期管理:从播种至3叶期,重点是要力求达到全苗、齐苗、匀苗。一是要早施苗肥。当秧苗长到2叶1心时,及时施好苗肥,一般亩施尿素5~7公斤,促进稻苗早分蘖、长大蘖。二是湿润出苗。播后沟灌湿润出苗,冒青后湿润灌溉。三是及时查苗补缺。当直播稻田出现缺苗时,要及时补苗。四是做好化学除草,在播种后立苗前,放干田水,选用广谱性杀草剂扫弗特作封闭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稗草、莎草和其他一年生杂草的萌发。一般亩用30%扫弗特75毫升兑水喷雾。 同时,要注意大田施肥前重后轻,减少氮肥20%~30%,增施磷钾肥,尤其是在拔节、出穗期增加钾肥施用量10%~20%,以促进成熟,增加抗病能力。 小麦——防旱、除草,促生长 据调查情况看,今年小麦旱情较重。由于受旱,抗冻能力减弱,小麦叶片出现叶尖冻枯的现象也较普遍,播种出苗偏早的春性品种冻害较重。另外由于干旱,大部分田块年前未开展化学除草,或是除草效果不理想。随着气温的升高,杂草将会快速生长。 根据当前小麦苗情状况,应做好如下田间管理:1、追施拔节孕穗肥。一旦墒情有利,迅速追施拔节孕穗肥,亩追尿素7.5公斤~10公斤,弥补秋播以来长期干旱造成的养分供应不足,促弱转壮,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分蘖成穗率。2、除草。对已经拔节后的麦田,如杂草较多,应开展人工除草。3、重视沟厢升级。要及时疏通沟系,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畅通,以有效降低春季小麦次生根发生期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春季次生根发生,为后期增粒、增重创造条件。4、加强病虫防控。春季是小麦病虫多发季节,应密切关注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防控意见,结合田间发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减少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5、重点做好“一喷三防”。小麦抽穗后,结合赤霉病的防治,重点做好“一喷三防”,防止小麦后期早衰,增加千粒重。 蔬菜——播种、定植,出成效 当前,是各种栽培方式的瓜菜播种、定植和田间管理重要的季节。大棚蔬菜管理有如下几点: 1、茄果类蔬菜管理(辣椒、茄子、番茄):辣椒定植缓苗后,等第一果坐稳后,可进行第一次浇水,可在第1果采收后结合浇水追施化肥,每亩尿素10千克。茄子缓苗后要注意通风防徒长,高温、高湿、光照不足会引起落花。开花后的管理重点是保持门茄的花不落,以提高坐果率。可用25~30毫克/升的2,4-D点茄子花柄,保花保果。 2、瓜类蔬菜管理(黄瓜、苦瓜、丝瓜、瓠瓜、西葫芦、冬瓜、西甜瓜):黄瓜小拱棚撤除后及时搭架引蔓。一般苗期可浇腐熟稀粪水2~3次,结果后每7~10天随水追施1次尿素,每亩每次10千克。早熟西瓜,进入4月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要严防中午高温烧苗。等西瓜拳头大时,每亩施入充分复合肥15~20千克作为膨瓜肥。 3、豆类蔬菜管理(扁豆、菜豆、豇豆):豆类蔬菜3月下旬以后可撤去小拱棚,应先撤去大棚,以增加光照,促使豆类蔬菜更好的开花接荚。 4、叶菜类蔬菜(空心菜、苋菜)管理:早春苋菜一般在3月中下旬~4月收获,一般在苋菜有两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和人工除草,可用0.3%~0.5%尿素喷施;5~7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除草。 3~4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春菜的病虫害的危害会逐渐加重,在后期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早春天气温度低、湿度大,灰霉病、霜霉病容易发生,灰霉病主要危害茄果类、西葫芦等蔬菜,霜霉病主要危害黄瓜,4月下旬番茄晚疫病开始发生;茄子、番茄、黄瓜、丝瓜等蔬菜多发生蚜虫、红蜘蛛、蓟马;小白菜、红菜苔、甘蓝、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发生黄条跳甲、蚜虫、小菜蛾等虫害。 马铃薯——防害、壮苗,助增产 当前,马铃薯正值田间管理的重要阶段,也是确保马铃薯出全苗、促壮苗,早结薯,多结薯,奠定丰产基础的关键时期。 1、及时破膜接苗。在出苗处将地膜破一小口引出幼苗,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降低膜内温度,切忌破膜过晚而烧苗。 2、早施提苗结薯肥。马铃薯进入齐苗期,应追施一次速效提苗肥,每亩用腐熟人粪尿200公斤,或每亩施碳酸二氢铵25公斤加硫酸钾5~8公斤兑水进行条施;在现蕾期施一次结薯肥。 3、及时抗旱排渍。对表面发 “白”干旱的田块,要及时进行灌水抗旱,灌水应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后期应加强水分管理,干旱或积水都易造成马铃薯畸形和裂薯。 4、搞好化学调控。多效唑能抑制植物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合成,提高产量及品质。但过高的浓度也会导至产量下降。一般在现蕾至初花期亩用50%多效唑50克兑水40公斤喷施2次。 5、早培土、培高垄。在苗期株高10~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适当培土;在苗高2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5~7厘米;在开花前进行第三次中耕锄草,高培土,以利于结薯。 6、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晚疫病的防治。晚疫病病原菌穿透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0℃~29℃。 药剂与用量:使用保护性药剂,80%太盛(代森锰锌)、大生M45(代森锰锌)、77%多宁(硫酸铜钙)或50%美派安(克菌单),每亩80~100克200倍液喷雾;或使用安泰森、72%殷实(百菌清)60~80毫升200倍液喷雾。喷雾时要使叶片正反面都均匀地喷上药液,在整个叶片都形成保护膜,阻止病菌孢子的侵染。 (徐厚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