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左光满,广水市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营抄工,全国劳动模范。13年来,他践行“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的承诺,把客户当家人,把服务当家务,扎根基层,服务客户,是受人尊敬的“百姓电工”。他的事迹温暖着人们的心灵,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前行。“五一”前后,本报推出左光满的事迹报道,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今天刊发的是介绍左光满事迹的通讯《光满人间》。随后,本报还将推出“左光满的故事”系列报道,并以评论、讨论的形式发掘其“光满精神”。
“像普通灯泡一样,为老百姓送去一份光和热,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和快乐。”
——左光满
一辆摩托车,一个工具包,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声。见到左光满的时候,他正准备去客户那里。
“他是一个开朗、随和的人,仿佛自家的好兄弟。”“对百姓的用电需求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客户这样评价他。
“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这是他对社会的承诺。这一承诺,他已经践行了13年。
13年来,他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服务群众无怨无悔,人们亲切地称他为 “百姓电工”。
左光满,54岁,广水市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营抄工、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员工、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
左光满是一位退伍军人。
1978年应征入伍的他,曾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后到原福州军区某部任职。其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立过个人三等功。1995年,他告别生活工作18年的军营,以营职干部的身份转业到原广水市电力局下属单位工作,当上了一名变电站的运行工。1997年,他被调到局办公室工作。
到机关工作,是很多人向往和羡慕的事情。可左光满不这样想。没过多久,他的一个举动,让大家感到惊讶和不解。
“我想申请到基层营业所去当一名营抄工。”左光满的想法刚提出来,立刻遭到了家人和同事们的反对。“机关干部不当,去做风里来雨里去的营抄工,图什么呀!”“我什么都不图,就图个实在。”面对同事和家人的疑问,左光满一脸的真诚。他说,到基层当营抄工,天天和群众打交道,能真正了解到老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不能丢掉军人的本色。
“在部队,我能做到‘军民鱼水情’。当营抄工,我要做到‘供需一家亲’。”左光满说。
领导支持了他,同事和家人理解了他,左光满的愿望实现了,由“左营长”变成了“左师傅”。
营抄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抄表、收费、报装、维修……这些繁琐的小事,左光满尽心尽力,乐在其中。慢慢地,他发现一些用户家里用电出了故障,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供电所里还没有设置故障报修电话,左光满觉得应该为客户做些什么。
1998年秋天,他拿出自己3个月的工资,买了一部当时最便宜的数字BP机。然后,他精心设计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上除了BP机号码外,还有一句话:“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
卡片送到客户手中时,左光满承诺,5分钟之内复机,30分钟赶到现场。分不开身时,就主动跟客户预约时间。那时的他,最多一天可以收到客户传呼十多个,一天有一大半时间奔忙在客户之间。大到安表接电,小到维修电器,不管分内分外,只要客户有需求,他都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后来,供电所设置了24小时服务热线,客户仍习惯通过左光满提供的手机号码直接找他。“左师傅的联系卡在客户心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营业厅留言簿上,一位客户这样写道。
“把客户当家人,把服务当家务”
2002年8月,家住广水市应山办事处西门社区的丁顺舟遇到了难事。他的老母亲突然去世,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又碰上小区停电增容改造。按照停电计划,电力供应将连续4天实行早停晚送。这可急坏了丁顺舟。
情急之下,丁顺舟想到了左光满。左光满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了丁家,仔细察看了周围几条线路的配置情况,当即想出了一个特事特办的供电方案:从另一条相邻的配电线路上,接临时电源,引入丁家。他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特殊供电方案向所长报告,并办理了相关手续。接下来,一连4天,左光满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在停电前,为丁家接上临时电源。到了晚上,他又赶到丁家,退出临时电源,恢复正常供电。
老人入土为安后,丁家10余人赶到供电所,一字排开向左光满躬身致谢。这一刻,给左光满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转第二版)本报记者 桂运东 通讯员 祈崎 匡志鸿
营抄工左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