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空巢”还是“空心”?——探访我市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作者:王艳梅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对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形象描述。“三万”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工作组“全覆盖”式入户走访,吃到的“闭门羹”却不少。在很多村子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白发苍苍,形单影只,独来独往。
    2009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的第10个年头,据民政部统计,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7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约有40%是空巢老人。可见“空巢老人”覆盖面广、占比例大。
    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空巢老人”中的很多人依然从事体力劳动,艰难维持生活……
  
  
  来源:外出打工的“累赘”
  
    “空巢老人”已不再是个别村庄的个别现象,而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问题。据市民政局统计,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3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空巢老人”。如广水市杨寨镇杨田村共有1500多人,现居住在村中的不到500人,绝大部分为 “空巢老人”。
    “现在只种地基本无法维持家里生活,更何况还要供孩子上学,如果家里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借钱看病,只能和妻子到外面打工赚钱,老人不习惯城市生活,就留在农村。”清明节,在深圳打工回来祭祖的随县高城镇龙王庙村方传明说。
    如今,城市迅速发展,城乡差别大,文化氛围、基础配套设施等因素让很大一部分农村孩子读完大学,不愿再回到家乡。而城市劳动力需求大、农村种田基本无法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等客观条件,吸引了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进行打拼、谋生、发展。
    “连山水林,走调整路,扬养殖旗,输劳务出,富东星人。”这是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东星村十几年来探寻的发展之路,在村民心中,外出劳务才是致富的根本,村中一半以上的年轻人的都外出打工。“我们不愿意进城,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去了还是孩子们的累赘,也舍不得离开生活一辈子的土地。”东星村64岁的陈兴全说。
  
  
  独居:缺少精神的寄托
  
    “去年,全村都参加新农合,看病买药算是有了一定的保障。今年,准备参加新农保,给在外打工的孩子们减轻点负担。”随县小林镇大坡岭村67岁老人付国强说。“空巢老人”们秉承勤劳、勤俭的传统美德,仍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靠自己的双手种地、养殖勉强度日,在外打工的子女也只能为老人提供基本的赡养费用。
    “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是老伴儿走得早,没有子女在身旁,一个人生活感觉特别孤单,心里总是牵挂在外的儿女们。除了种地,平时自己住的老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娱乐项目。”随县安居镇张家河村李保国说。精神上的空虚是“空巢老人”面临一大问题,子女不再膝前,老人缺少精神寄托,部分老人健康问题逐步凸显,特别是住在比较偏远村庄的老人对此忧虑更甚。“老人们单门独户地居住,万一生病了,连个买药的人都没有。子女在外打工,一年下来,老人们多是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东星村村支书周德金介绍说,“我们村共有2386人,目前居住在村中的近700名老人,90%都是‘空巢老人’,无人照料、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缺少精神寄托、照料孙辈的责任等都是摆在老人眼前的现实问题。”
  
  
  未来:让关爱不再虚无
  
    2月15日、4月9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相关单位参与举办的两场大型现场招聘,积极扩大农村年轻劳动力就近就业范围。同时,加大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村年轻劳动力在家门口创业,缓解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现状。
    “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我们准备创办创业园区,让有志创业的年轻一代有地方、有资金、有技术创业,建立专业专家服务团队,传授专业技能,与企业合作,为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实践平台,让更多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天兵说。
    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洪林介绍,全市“空巢老人”不是少数,社会各界也应逐步关注到这一弱势群体,而缓解“空巢老人”生活难题,还需各部门配合努力,不仅要在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转变年轻一代择业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上下功夫,更多的是要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从精神上关注老人,让关爱不再虚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空巢老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空巢老人”幸福起来,即便“空巢”心也不再“空”。
  
    (本报记者 王艳梅)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空巢”还是“空心”?——探访我市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