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楚风社区:“老上访”变成“零上访”
作者:张清王艳梅
  在曾都区北郊办事处楚风社区,常年有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中,既有社区居委会干部、职工,也有来自于退休工人队伍中的社区志愿者;他们分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在维持社区生活秩序的同时,还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积极协助社区排查、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
    楚风社区成立于2003年5月,是原湖北专用汽车厂改制后组建的单位型社区。该社区所辖面积31万平方米,常住居民1700余户,居民近万人,籍贯复杂,加之退休下岗人员多,社区治安、管理工作难度大。在这个社区曾发生过两桩震动全省的事:堵国道和堵铁路。到政府上访更是家常便饭。
    成立社区后,社区党委书记李小平带领一班人,坚持 “小事化解在社区,重大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开展群防群治,做到关口前移,通过搭建平台、完善网络覆盖、推进文明创建等措施,谱写了一曲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乐章。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居民因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而引发矛盾纠纷。2010年,社区居民孙某家装修,将砂石料堆放在居民赵某家门口,双方因此引发口角,孙某将赵某眼睛打伤。正在赵某打算动用凶器报复对方的时候,社区干部及时赶到,在了解事件全过程后,通过耐心做工作,促使了孙某向赵某赔礼道歉,并赔偿了医药费和生活费。一场“民转刑”的事件平息了下来。
    同年年底,社区内一对老年职工,夫妻俩因家庭小事发生争吵,女方提出要和男方离婚,男方不同意,差点动刀子。李小平得知此事后,和社区包保干部前往,分头做起了两人工作,从家庭关系、亲属关系、法律责任等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两人同意和解。事后,为确保调解效果,社区包保干部还多次进行了跟踪调查、回访。
    “社区内的矛盾和纠纷,看上去小,实则不然,往往是由一袋垃圾的丢放、一句不当的言语引起的,处理如果不及时、不恰当,就有可能酿成不好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关口前移,尽量把矛盾和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李小平说。
    据介绍,为探寻基层矛盾化解,楚风社区在成立期就建立了 “逢四说事”、“有话就说”制度,由社区干部带头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排查、化解矛盾和纠纷。
    探索群防群治机制,发挥群众力量,实现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全覆盖。社区下辖4个居民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一个片长,40余栋居民楼每栋设立一个楼栋长,全面掌握社区内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等动态信息,做到事前动态监控、预防,及早介入处理,事后跟踪回访调解效果,防止矛盾和纠纷复发。
    以文明社区创建为契机,将平安、和谐社会建设推向深入。2008年,楚风社区成立随州首家“下午四点钟学校”,面向社区未成年人开放,填补学生放学后至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产生的教育和管理空白,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开展各项群体活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邻里氛围。完善设施、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社区成立秧歌队、舞蹈队、锣鼓队等,在节日期间进行演出,居民参与积极性高涨,群众拍手称赞。
    据悉,自2003年该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干部本着一颗诚心服务居民,一双脚板走近居民,一腔热情迎接居民,每年累计接待居民来访400多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矛盾、纠纷调解满意率达90%以上。这个以前闻名的“老上访”,至今没有发生一件群体性上访事件。
    “现在的楚风社区呀,鼓声和歌声多了,麻将声少了,欢笑声多了,争吵声少了。人人过得幸福开心,和谐的氛围更浓了!”社区居民高兴地说道。
  
    (本报记者 张清 王艳梅)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楚风社区:“老上访”变成“零上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