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一剪寒梅报春晖
记“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获得者、齐星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周艳玲
作者:罗毅
  本报记者 罗毅
  
    她,论学历不是名校才俊,仅是黄石工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她,论资历不是老谋道深,而是一个只有十几年工龄的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她,是今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10名金奖获得者中唯一的女性。她,就是湖北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周艳玲。
    1995年,年仅20岁的周艳玲毕业后,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和憧憬,走进了齐星公司,开始打造青春的“闪亮点”。
    刚到齐星公司时,她被分配在当时最具科技含量的模具车间机加工组当机床操作工。置身于高大、喧嚣、宽敞的厂房,面对着繁杂、林立、陌生的设备,体验到紧张、忙碌、火热的场景,感到周围的一切与自己瘦小的身躯是那么不协调,随之而来的是困惑和茫然。在高温、烟气、粉尘交织的艰苦环境里,自己能驾驭设备,熟练掌握高、精、尖的模具加工技术而顺利完成任务吗?她心里惴惴不安。
    此时此刻,她想起了读书的不容易,父母供她读书更不容易,还有年少时立志用青春和热血报效祖国、家乡和父母的誓言,似乎还在耳边回荡。她决心尽快走出困惑和茫然。
    定好位,去寻找行动的支点。周艳玲将一摞一摞的生产图纸当成“有味诗书”啃嚼起来。学校学习的是机械零件,而公司生产的是车身,虽然同属机械范围但制图方式还是相差很远。为了能尽快熟悉产品,在一天上完14小时正班和加班后,常常独自挑灯夜战,直到深夜,她要用自己执着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去填补实践的空白,去敲开成功之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的实战,她找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相互促进提高的最佳切入点。不到半年,她不仅能够完全独立胜任机加工任务,而且能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部件测绘任务,逐渐成为了齐星公司的技术骨干。
    随着齐星公司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身产品产量逐渐增多,技术人员缺乏成了公司的瓶颈,公司将有一定机械基础的车间骨干集中进行培养。公司买了一台撞坏的车身进行解剖测绘,要求大家靠几把卷尺、卡尺和自制的角尺、测量工装等开始手工绘制车身零部件。
    周艳玲有幸成为骨干培训中的一员,她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发现车身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一个壳子,里面涉及的关键技术还很多,“人机工程”、“密封性”、“舒适性”等等,这些她在学校根本没听过。她一边设计车身部件,一边找来车身专业书籍,书本与实物对照,不懈地描着画着。
  (下转第二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记“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获得者、齐星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周艳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科教周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