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公交意识”日益凸显
“公交优先”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本报讯 记者王董斌报道:近日从市公汽公司获悉,随着我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市民“公交意识”日益凸显,目前每日有5万多人次乘坐公交车出行,但“公交优先”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我市公交车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由民营资本承包运营,但发展缓慢。2007年,政府收回经营权,加快公共交通发展步伐。目前,城区初步建立起了布局合理的9条营运线路,另有发往近郊乡镇何店、万店、淅河、厉山、均川、安居6条线路,共有营运车辆351台。 “现在我们城区公交线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车辆从2007年前的4条线路40台车增加到目前的9条线路220台车,日发送客流量从不足2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5万多人次!”市公汽公司副总经理程维说。 据了解,市民“公交意识”的凸显,客观上是因为城市面积扩大、流动人口增多等外部环境导致出行的需求增多,更重要的是,公交车方便廉价、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等因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家住文峰都市花园的市民郑先生每天乘坐13路公交车上班。他说:“公交车就在小区门口,方便又便宜,5分钟左右来一趟车,一次乘车只要1元钱。”有些市民甚至减少开私家车或摩托车而选择乘公交车出行,“现在油价太贵了,平时上班乘公交车还划算些!” “公交优先”满足了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出行需求,并且成为当前许多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良策,倡导低碳生活的必然选择,而我市则应进一步提高对“公交优先”的认识。据了解,目前我市公交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港湾式站台少,多占道设置停靠站;公交车的道路优先和通行优先权未得到保障,我市城区目前除迎宾大道客运东站至新火车站段外,其余路段基本没有设立公交车专用道,道口没有设立自动感应灯让公交车优先通行,一些小汽车在拐弯处多与公交车争抢。此外,还存在补贴政策不到位、营运亏损较大等问题。 我市有关人士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公交优先”意识,认识到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从政策、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确保公交车的道路优先和通行优先权;从舆论上加强引导,让百姓出行时首选公交车,保障公交企业能够正常运营,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