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抗旱忙
近日,来到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该村的一片麦田由于干旱裂开了缝儿,泛黄的麦叶贴在地上,几户村民正在浇麦。 “这几个月一直干旱,井水浅,家里用水都成了问题。”为了抢时间浇地,该村村民郭远青早上6点多就下地了,这样一天正好能浇两三亩地。 郭远青一边为麦田浇水,一边向前来指导的植保技术人员询问下一步的麦田管理技术。“灌溉后或者下雨后,一定要划锄,通气保墒。暂时浇不上水的,就采取镇压、耙磨的办法,减少水分蒸发。还要警惕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的发生。”专家提醒说。 该村集资5万多元维修了村里的旧排灌站,目前已开始抽水灌溉。在排灌站,柴油机隆隆作响,河里的水源源不断地被抽到水渠里、农田里。 曾都区水利局“三万”工作组也帮助该村抗旱保苗,目前正抢抓进度对该村4组板金冲和5组幺姑冲两处3500米的河道进行清淤。由于干群合力抗旱,目前该村没有出现大面积秧苗枯死的情况。 本报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郭定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