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治理赋新篇 安定和谐谱新曲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随州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年,是平安创建和综治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显著的五年,是社会管理创新亮点频出、精彩纷呈的五年。 五年来,随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在创新管理理念、机制、方式等方面率先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平安开发区创建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民生 开发区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真落实“三大保障”,夯实了综治工作基础。一是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工程,各地各单位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机构及配套组织,为综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研究制定了《经济开发区贯彻落实“十项任务”分解意见》,将全年综治重点工作分解到单位,明确到具体负责人,层层鉴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调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为综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将综治经费纳入各地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为综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三大保障”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夯实防控体系确保校园安全 打牢校园安保基础,选派民警兼任校园法制副校长,实行政府、教育、公安部门的领导负责校园安保包校工作,利用当地群众发动组建群众护校队伍,进一步牢固校园安保工作基础。通过加大护校投入,将校园“技防、物防、人防”三防硬件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校园安保工作措施。通过集中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打牢校园安全防线。一年来,全区校园安装视频探头168个,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监控。区综治办出资为辖区和校园配备了保安服、电警棍、橡胶警棍、警叉等保安器材。2010年,共查处各类校园安全隐患118处,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78起,并成功预防了一起针对学生的恶性案件,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加大对学校及周边假冒伪劣和“三无”商品的打击力度,严密监控各种污染源、学生中毒和疫情的发生,选派食品安全辅导员长期加强对各校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的指导,有效改善了校园及周边食品卫生安全环境。 排查重点区域及时调处矛盾 针对经济开发区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分流机制、联动机制、调处机制、考核机制、责任机制等六大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重大疑难问题不上交,全部消化在开发区内部”的“三级”消化目标。 2010年,随州经济开发区共设立大调解组织60个,配备专职调解干部72人,化解“邻里纠纷”、“闹丧”等各类矛盾纠纷180余起,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率,维护了社会稳定。 关注重点人群推进社会管理 积极创新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会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安置帮教和服务管理,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开展亲情帮扶、实施法律救助,确保了特殊人群齐抓共管机制的有效运行。综治办联合安监、公安、妇联、工商、铁路、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通过加强对重点人员管控、重点地域治理、妇女儿童保护、弱势群体帮护、社会安全监督、交通安全管理、“三电”安全整治,确保了开发区社会治安大局隐定。 纵观随州经济开发区综治工作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其实质就是不断进取、持续创新的过程。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氛围已经形成,热潮已经掀起,成绩十分明显!回顾成绩只是过去,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迎着时代的召唤,承载着人民的期盼,随州经济开发区正蓄势待发,力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创新佳绩。 (作者系随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综治委主任)滕佑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