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军国
流浪女巧遇好心人家
“发现她的时候,她躺在路边,身体很是虚弱。”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李炎辰回忆。
今年39岁的李炎辰,是河南省登封市徐庄乡杨林村3组农民。4月29日下午,他正在地里干活,在返村的路上,听两位放牛的村民说,山上有一个看上去50开外的流浪妇女,躺在那里已有4天了。两村民所说的山,李炎辰再熟悉不过了,就是离家不远的王山,海拔近千米,山上人烟稀少。4天4夜躺在山上,这妇女饿都饿坏了。李炎辰赶紧上山,正如他判断的那样,躺着的流浪妇女,蓬头垢面,衣服破旧,已是精疲力竭。来不及多想,李炎辰快步跑回家,从家中拿来热水,给流浪女喝。在热水的滋润下,那名妇女终于缓过神来。
见她苏醒过来,李炎辰忙问:
“你来自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我帮你打电话告诉你的家人。”
可任凭他怎么问,流浪女始终不肯开口。
天渐渐暗了下来,马上就要下雨了。“她太可怜了,快把她背回家吧,不能再让她淋雨了。”李炎辰的母亲正在家里做饭,这位67岁老人陈丑闻讯后,迅速赶来,让儿子把流浪妇女背回家安顿下来。
只言片语找到线索
也许在外流浪的时间过长,流浪妇女的手脚不利索,陈丑便帮流浪女洗漱。
晚饭过后,流浪女早早地睡下了。李炎辰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她找到亲人。次日,流浪女看起来比前一天精神多了,但还是不愿意多说话,偶尔的自言自语也是语无伦次。
两天过后,这名妇女与陈家老小渐渐熟悉起来了。李炎辰中午回家时,那妇女忙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她开口问话,让李炎辰感到意外,他很快回答了这个问题。
趁着她心情比较好,李炎辰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蒋正林,并拿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可再问她多大年纪时,她竟然开始说起胡话:我一千岁了。李炎辰没有再问下去,因为他明白想打听到更多的信息急不得。
蒋正林认识字,并且一次谈话不能过长。掌握这个规律后,李炎辰每隔一段时间就问她有关家庭的问题。
经过多天的努力,李炎辰根据蒋正林的只言片语判定,她是随县五丰乡旭群村人,丈夫叫张永怀。
有了这一信息,怎样才能与她的家人联系上,李炎辰琢磨着。他让懂电脑的妹夫霍西鑫上网搜索,可网上并没有蒋正玲所说的地址。“莫非她说的是假地址?”霍西鑫不解地问。
“不,绝对不可能”。李炎辰坚定地说:“她不可能说谎,也没有理由说谎。”
随县属于随州市管辖,李炎辰将电话打到随州市公安局110,得到的答复是“五丰乡是个老地名,现属于曾都区北郊办事处,随州公安局方面先帮忙查找,如果找到新信息,会迅速回复。”
很快,随州110、北郊派出所等地上演帮蒋正林找家的爱心接力。北郊派出所网络人口查询,并没有蒋正林这个人,而原五丰乡所辖村的村干部反馈,以前确有一名叫蒋正林的,但早嫁到南郊办事处。
线索又反映到南郊派出所。派出所一值班民警回忆起几年前的往事,随州植物园一名妇女走失,其亲属多次寻找,并到派出所备案。经过网络查询,辖区里名叫蒋正林并在外流浪的人没有。查询张永怀信息,此人正是南郊人,已经死亡,而其妻子的身份证信息显示为“蒋正玲”。
很快,民警找到了蒋正玲的小叔子张永旭。经过电话确认,李炎辰一家救下的流浪女“蒋正林”正是4年前从随州离家出走的蒋正玲。
“蒋正玲找到了。”这个消息很快在植物园传开了。今年57岁的蒋正玲,曾是随州植物园员工,工友们为这一消息感到欣慰。5月4日,随州植物园领导闻讯后,迅速安排工会主席梁子成会同蒋正玲的亲人一起,去河南接蒋正玲。
失散亲人终于团聚
5月5日,到达李炎辰家,蒋正玲的侄女婿王庆顺一眼就认出了二妈,上前拉着她的手说:“二妈,您受苦了”。蒋正玲见到久别的亲人,顿时泪如泉涌,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临走时,张永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塞到李炎辰母亲手中,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并称这钱不拿回去就不让他们走。张永旭说:“她们家还有89岁的老太,李炎辰的姊妹5人,至今仍挤住在3个窑洞里。就是这样一个困难家庭,在看到流浪者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他们的善举,真令我们感动。”
5月13日,记者在植物园里见到了蒋正玲,她已经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迈步行走。张永旭告诉记者:“可能是长期流浪的原因,嫂子的腿患上严重风湿。这几天,经过治疗和调理,她在慢慢恢复。”
当初,蒋正玲是如何走失的?原来,2000年开始,蒋正玲便患病在身。2006年,其丈夫的去世,对她更是致命的打击。2007年夏天,蒋正玲一人独自出走后,当时家里并没在意,因为她经常出去玩几天,事前并不打招呼。10天后,依然不见她踪影,家人这才着急去寻找。接下来发动了很多亲戚朋友到处寻找,但每次都失望而归。2008年元月,冻雪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更让其亲属感到其生存的希望渺茫。为此,有的亲属在逢年过节时还不忘给她烧点纸钱。
4年来,她怎么过的?有着怎样的辛酸经历?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蒋正玲泪如泉涌。这些年,天桥上、桥墩下,成了她的住所,路边的垃圾桶,成了她寻找食物的地方。她的回忆很零碎,已经无法让我们还原她4年流浪经历的全貌,但从这些记忆碎片中,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她流浪过程中的部分辛酸经历。
她先后到过很多地方,湖北、陕西、河南……许多地方她已经记不清了。这一路流浪,饿了,吃别人丢掉的剩饭剩菜、残羹冷炙;渴了,偷偷地在别人家的水井边用双手捧井水喝,或者是偷偷地在别人露天的自来水龙头上饱喝一顿;困了,靠在别人墙脚下打个盹,若是被主人或主人家的狗发现了,她只得另择他处,甚至有时就倒在荒野睡着了。她也曾多次找寻回家的路,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二妈被李炎辰一家搭救之前,我相信她肯定也遇到了一些好心人,才安然无恙度过这漫长的4年时间。”王庆顺的妻子张慧琴满怀感激地说:“我很感谢李炎辰一家收留了我的二妈,因为他们的善良举动,才使二妈重新回家,才使我们再也不用忍受离别之苦,不用在痛苦的思念中煎熬!我们会永远记住河南好心人的帮助,一辈子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