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神农医术 彰显中医特色
随州市中医医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实
弹指一挥间,转瞬三十年。2011年,随州市中医医院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于1981年批准成立的随州市中医医院(原随县中医医院)在党的政策照耀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走过三十年的救死扶伤,三十年的自强不息,三十年风雨征程,三十年春华秋实。市中医医院成为由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单纯中医走向中西医结合,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优秀中医医院”。 峥嵘岁月催人奋进 随州市中医医院(前身:随县中医医院)于1981年初由原随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地点在烈山大道南端即实验小学大门北侧的原县农业局旧址。从各卫生单位调配工作人员13人,任命名老中医吴治健同志为副院长(主持工作),1981年9月15日正式开诊。 建院初期,住院仅设内科、妇科二个住院科室,床位20张;门诊仅设内科、妇科、检验科、护理部、药剂科;行政管理科室仅设医院办公室、财务总务科。在党支部副书记吴光芳,副院长吴治健的带领下,干部职工以想主人事,干主人活,负主人责的“三主”精神,凭借“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把中医悬壶济世精神,化为“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干职用心皆一,上下使药无别”的服务理念,服务于随州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防病治病工作中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受到省、地、市领导表彰。副省长王锐生、梁淑芬,地委书记张怀念等领导先后来院检查指导工作。1982年9月,全国县级中医院工作现场会在随县中医医院召开,副省长王锐生亲临大会并讲话,他说:请大家来,一不看设备,二不看房子,要看中医特色的办院方针,看艰苦创业的办院精神。 1984年7月县市合并,医院更名为“随州市中医医院”。随着医院业务发展,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4年8月在市沿河大道北端、花溪河西南部、西城办事处双龙寺居委会征用土地23亩兴建新的市中医医院。拟在新征土地上投资151.5万元,兴建建筑面积为6454㎡的“音叉”式五层住院大楼,11050年12月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后,医院整体搬迁至现沿河大道152号。至此,市中医医院初具规模。 这期间,正是一代代中医人对中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用他们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精神,克服工作生活环境的重重困难,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医医院的新局面,中医院走过春夏秋冬,迎来春华秋实。 勤政廉洁敢为人先 抚今思昔,畅想未来。近十年,紧跟着地级随州市的发展步伐,是医院发展最快的时期。院党总支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把握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造福人民,服务周边。中医院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医院内涵建设的全过程;把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把“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作为医疗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把“医德医风”作为根本;全院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使医院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院总支委一班人自加压力,在工作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大事讲党性,办事讲原则,工作作表率,自觉接受员工监督。围绕“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开好党总支会、院长办公会、院周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团结、齐心、进取的班子。党总支委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委员各司其职。形成工作有分工、行为有规范、思想有联系、情况有沟通,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领导集体。党总支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中,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的质量要求及各项规范为准绳,以满足病人要求为准则,在整个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等工作中做到作风上务实、高效,思维上超前、开拓,行动上敢为人先,保证服务质量。 精心培育“四有”新人。院总支将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监督管理相结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医院院务公开实施办法》、《院务公开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在职代会的监督下,引导、教育职工以提高道德修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把医院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大“学校”。 追求质量打造“航母” 夯实“以人为本”、“以患者需求为关注焦点,以员工为重心,不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业务工作中。以发展深化改革,以改革推进发展,围绕医院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扩大内涵建设。 近年来,一是组建发展了脑病科、骨伤科、肝病科、肾病科、呼吸科、肿瘤科等9个学科,使医院的规模和技术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继医院脑病科顺利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中期评估工作后,医院骨伤科又成功创建湖北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单位;三是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基地”;四是成功举办“2010年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新版数据库软件培训班;五是医院顺利启动了“随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病、多发病项目培训”工作,培训人员388人次;六是成立了五个“名医工作室”,以名医带动名院、名科建设;七是医院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八是建立科学选贤用人机制,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选拔出年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的管理人才队伍;九是继续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十是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医院坚持“急需人才迅速马上引进,重点人才加速培养”原则,以质量求生存,向服务要效益。从严格诊疗流程、操作规程、病历处方书写等细微环节入手,强化基础训练。广辟渠道,为全院人员钻研技术,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创造优越的条件,鼓励中青年业务骨干进行业务攻关。每年派出数十余人次业务骨干到知名医院学习、进修,努力造就一批技术精、有信誉的专家群体。不断整合医疗资源,引进内外科专家,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加强与上级知名医院的联系,努力使病人不出随州就能享受到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设备的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病人需求,打造地域中医“航空母舰”。 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构建医院优势学科群。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院有专家,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特色科室。医院各临床科室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人比例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三日确诊率由2003年的97.2%提高到2010年的99.6%,治愈率和好转率由2003年的92.9%提高到2010年的95.5%。在原制剂室的基础上,成功创建科研二级实验室并拓展了其功能,进一步挖掘疗效可靠的经方、验方以及名老中医的有效方剂,积极开展新药研制工作。医院研制的特色 “理气排石冲剂”、“愈瘫饮”“活血软肝丸”“咳喘宁”等36种中药膏、丹、丸、散,成为病人信赖的品种。医院研制的“爱心四号”免费发放给艾滋病感染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医院不断引进新仪器、新设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早期针刺+功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复方咳喘净膏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钬激光在尿路结石中的应用、爱心IV号的制备、双氧水在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中的运用、中医药(爱心Ⅳ)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复方七叶巴布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护理临床的研究、活血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等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进一步保障和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效果明显。 以激励和规范为重点,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实行了课题目标管理、合同管理,使课题申报执行、经费筹集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院内科研基金;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健全科研激励机制,设立各类奖项,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医院科研课题立项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近年来,医院《中医药(爱心IV)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已获省科技厅重大成果奖;《活血接骨治疗骨折临床研究》获随州市领先水平;《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神昏临床研究》已被列入省级科研课题。 以人为本超值服务 医院在抓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管理模式,要求把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深入、深入、再深入,把为病人服务的流程细化、细化、再细化,把为病人服务的冗余环节减少、减少、再减少,使病人到中医院就诊感到安全、便捷、舒心。医院上下不断努力,实现了环境优美,医术高超,服务优质,医德高尚的建设目标。 医院提出要在技术上做“减法”,即尽量少用药品,减轻病人负担;在服务上做“加法”,为病人提供增值服务。医院护理工作始终坚持贯彻高标准、精细化的质量标准,对护士加强技能培训和沟通训练,并每年评选 “服务明星”和“操作明星”,激发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方便病人就医,医院设立专职导医人员和配送人员。为缓解病人在等待检查和病人亲友在病人做手术时的不安和焦躁情绪,医院专门留出空间设置候诊区,备有休闲椅和电视。在诊室内安装屏风、挂帘,实行“一对一”服务,充分保护病人的隐私权。实行划价、缴款同一窗口,避免病人多次排队。开展免费健康教育讲座。在门诊和住院部大厅、住院部设置了医保、费用、诊疗信息触摸查询系统。每层病房楼都摆放有鲜花、盆景,把阳光、绿色和新鲜空气带给病人,让病人在医院有家的感觉。开展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服务;院内设立规范、醒目的双语标牌;门诊大厅设立导诊服务台,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免费测血压等服务。在住院大楼每个病室的卫生间内均安装了洗澡设施,24小时免费提供热水。为进一步方便病人,医院在每个科室都设有一间的晾衣间等设施,向病人免费开放。功能科、检验科采血工作人员每天提前上班。特殊病人实行24小时服务,瘫痪病人、行动不便病人,应家属要求提供上门采血服务。挂普通号病人无需等候。检查、检验科室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大大缩短了报告时间。在门诊大厅、病房建立诊疗项目、药品费用、医保政策多媒体查询系统等。“以人为本,超值服务”的理念,一系列具体服务措施确保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完善服务设施,筑牢优质服务基础。为切实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和职工工作环境,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建和改造装修医疗业务用房,调整了科室布局,美化了院容院貌,在建设中以造型美观、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装修温馨,突显人性化为原则,使医院的面貌大为改观。为把“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落到实处,医院认真听取患者意见,建立热线跟踪随访,设立意见箱,定期发放住院、门诊、出院病人问卷调查表,病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常年坚持深入临床一线与病人保持零距离接触,了解病人所想所需。医院不提倡送锦旗、牌匾,只要求把满意告诉社会,告诉亲朋好友。把不满意告诉医院。医务人员注重每一个细节,从口问笔写,望、闻、问、切到检查,诊断,开处方,从治疗抢救到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值班、接班,白天黑夜,在24小时的服务中,在365天的工作中。 先后与两所卫生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在医疗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先后为基层医疗单位捐赠价值4万多元的医疗设备,为基层医院培养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大型义诊活动,受到群众的赞誉。 传承医术 彰显特色 自从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开始。先祖就采用天然药物祛病疗疾,强身健体。自《黄帝内经》问世,中医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外兼备的中医药体系。“简、便、验、廉”是中医的特点,是长期医疗临床实践积累下来,并为人民群众所认可的,也是中医最好的“口碑”。中医院注重特色建设,大力加强中医内涵建设,推进中医“固本强基”工程。开展了中医“治未病”、“冬病夏治”、“体质辨治”、“四大经典学习班”、“随州中医论坛”、“老中医师带徒”、临床医师导师制和中医药知识竞赛,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率,推广使用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等。其中,推广使用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文化宣传进病房工作,丰富了诊断治疗手段,突出了中医特色,受到患者的欢迎。 历史的画卷翻到改革开放的空前盛世,国家更加重视中医中药,中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以及老龄性疾病的增多,预防保健需求的增长,为中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药的精要之处,在于其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未病先防的思想,这和现代医学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不谋而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热爱中医,中医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建设、康复保健等广泛领域中会有更大作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随州中医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新跨越,为美好的明天再铸辉煌。 (周强 齐智勇 何娇) |
|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州市中医医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