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李庭广麻酥饼烤出传统“喜”滋味
其制作工艺将申报“非遗”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特约记者钟克波报道:在随州人传统的婚宴、生日宴等喜庆时刻,饱含吉祥寓意的麻酥饼(或称喜饼)是不可或缺的美食。而今,随城到处可见“西饼屋”,麻酥饼却难见踪影。昨日,记者从随县均川镇获悉,该镇制饼艺人李庭广瞄准这一市场空档,弘扬传统的麻酥饼制作工艺,其产品不仅畅销随州,还远销武汉等大城市。目前,镇政府正收集资料,将其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均川镇中心位置的仅一间门面的李庭广麻酥饼铺。记者看见,5名师傅忙着制作饼子,前来购买麻酥饼的顾客络绎不绝。店主李庭广介绍,他们现在每天要做大小2000个左右的饼子,饼子除了在当地消费,还大量销往随州城区和周边乡镇,也有一些消费者把成件的麻酥饼作为家乡特产发往北京、武汉、深圳等大城市。
    据悉,麻酥饼源于古时的“胡麻饼”,因为所用的芝麻是汉代从西域传入而得名。麻酥饼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一首名为《寄胡饼与杨万洲》的诗,赞许胡麻饼:“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得看似辅兴无?”据《随州贸易志》记载,解放前,随县糕点生产比较发达,糕点铺遍布城乡集镇,麻酥饼是其重要品种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食品品种的极大丰富,尤其受到面包、蛋糕等“西饼”的强势冲击,麻酥饼渐渐淡出了城市居民的视野。
    李庭广是均川镇长岭岗村人,他们家从事麻酥饼制作已经有3代人了。李庭广自幼师从父亲,一直以此为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麻酥饼等传统美食也逐步走出困境,获得了更大市场。李庭广介绍,制作麻酥饼的芝麻、面粉、蔗糖、果仁、绿丝等原料都是纯绿色食品,制作过程需要30多道工序。可以说,选料极其考究,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之高,是其他饼类生产难以比拟的。
    对于将麻酥饼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李庭广十分高兴。他希望更好地传承好这门传统工艺,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传统的健康美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甜美”和“喜”的滋味。目前,他正积极筹备参展2011年寻根节。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庭广麻酥饼烤出传统“喜”滋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