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强村富民看龚店
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纪实
作者:岩松
  本报记者 岩松
  
    走进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顿入眼帘:宽敞笔直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住宅楼……这个昔日守着金山受穷,抱着银盆挨饿的山村,如今放眼望去,山上到处都是“宝”,村里环境大变样。
    巨大的变化因何而来?当看到高悬在村办公楼里的 《村官誓言》,一切疑惑都得到了解释:“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将龚店打造成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铮铮誓言,道出了该村党支部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出的不懈努力。
    “村里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来抓,发展的活力不断显现,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已步入稳定发展的良性轨道。”村支书顾世国如是说道。
    龚店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2亩,其中还有近四分之一的耕地为旱地。多少年来,龚店人仅靠2600亩耕地种植为生,多数农民处在贫困线以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怎么才能甩掉这个穷帽子,带领大家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是历任村委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006年,新任村两委会班子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明确了“靠山活山,养山兴山”的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山场、矿产、旅游资源,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找准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为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龚店村两委会一班人紧扣发展目标,着力盘活山场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发掘旅游资源,在山上建“富民银行”,在山下开“富民工厂”,在山里做“富民文章”,有效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村里先后开挖山场800余亩,办起6个林场,种植板栗4万余株,兴建银杏基地3个、茶园1个。该村采取“集体+公司+农户”的形式,成立了“乾元山油茶合作社”,开发油茶基地1500亩。村委会采取租赁的形式,将板栗园、茶园、银杏树分别发包给农户,村集体每年可创收近20余万元。依托重晶石矿资源,村集体投资兴办了村集体企业——金源公司,依山办矿,开挖矿点2个,年上交税费20余万元,集体每年创收30余万元,解决村民就业达100多人。
    村支部放眼未来,深入发掘境内乾元山道教文化精髓,整理太乙古观文化遗存,引资2000万元,与武当山风景旅游区达成合作开发意向,共同开发人文景观,围绕银杏谷观赏和乾元山太乙古观景点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村里取得门票经营权,为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叫富。”为了让村民们都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路,村支书顾世国和村两委会一班人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村里号召村民每人每年栽植银杏、板栗树各200株,使银杏、板栗逐渐形成规模。村里成立了“乾元山绿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洛阳德胜银杏叶销售农业合作社”,负责为承包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解决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难题,形成了村委会、合作社、承包户互利共赢的局面,承包户每年可从中受益120余万元。村里还与浙江省绿之健公司联合,将银杏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出口创汇。山上、路边的银杏树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2007年,龚店村成功申办“湖北省科普助力示范村”项目,使全村食用菌产业全面开花,收益甚丰,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养殖协会,村委会一班人把村民带到安陆、京山、孝感等地学习养鸡、养鸭技术,鼓励村民养殖,为了解决养殖户销售难的问题,村委会联合几家养殖户办起了一个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工厂。村里利用自身优势,还成立了采矿队、运输公司,吸纳100余名村民从事矿产开采,矿工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依托政府和村的矿山,村里80余人专门从事运输业,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
    旅游业是村民的又一致富门路。龚店村位于千年银杏谷核心景区,村党支部围绕“春观花、夏避暑、秋赏叶、冬尝果”的目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兴办农家乐饭庄20余家,农家旅馆8家,土特产商铺、道教用品店、工艺纪念品店、照相馆等12家,全村旅游业从业人员达80余人,旅游业年收入近百万元。
    村里的经济活了,村民富了,创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想法又久久的萦绕在村书记顾世国脑中,“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这是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顾世国这样认为。
    村委会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村里环境。村里建设了高标准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起了村便民服务室,农民办事不出村。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先后修建了通村、通组、通湾公路36公里。改造硬化堰塘21口,硬化河堤2000米。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全村80%的人用上了自来水。整治了村庄环境,新建沼气池128口,改厕260户,改造危房40余间,新包装农户80户、农房260间,建花台20处,小公园4处,公路植树9.5公里。按照“物质和精神齐头并进”的原则,村里还新建群众文体广场2处,建“莲花池”群众文化中心广场一处投资15万元,安装了文体器材40余件(套),建设农家书屋12家。今年5月份,全村又有80余户通了宽带网线,安装了电脑。
    “虽说我们住在山村,但是不比城里差,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村民们无不自豪地说道。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龚店村将继续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巩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以打造“全省宜居村庄”、“全市生态旅游名村”、“随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镇发展集体经济强村”为目标,狠抓集体经济的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大户,强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旅游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奋力实现村级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谈及2011年的规划,顾世国显得信心十足。
    顾世国告诉记者,2011年该村将奋力实现村企业、多工富集体经济总产值600万元,纯收入60万元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该村将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发展规模型农民产业的引导、扶持、奖励的力度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整体面貌的改观,加大生态、卫生、旅游管理、发展的力度,改善人民的生活、生存环境,打造核心景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重点完善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投入,落实所定十大建设目标,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的完成,突出抓紧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
    “我们一定要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智为民所谋,结合本地实际,将我村建成一个更加文明、更加祥和、更加美丽、更加富强的新型城镇化农村,将我们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素质,有尊严的新时代农民而努力奋斗。”顾世国掷地有声地说道。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纪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