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旱使长江江豚面临生存考验
新华社5月27日电 一幅题为“哭泣的江豚”的照片近日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研究员说,照片里的江豚流的不是眼泪,而是身体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一种透明黏液。江豚在捕捞上岸的时候,这种自发分泌黏液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王丁表示,虽然江豚流的不是眼泪,但是这种液体是江豚身体对焦虑的一种应急反应。“江豚的焦虑实际上是生存的焦虑,这和我们保护江豚的焦虑是一样的。”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持续干旱,这不仅影响了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也使生活在这里、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据王丁介绍,受人类滥捕、航运等活动,江河污染、旱涝灾害等影响,江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近3000头,减少到2006年的1800余头,而目前江豚的总数仅有1000余头,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