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开发资源 运营资本 实体带动
曾都村级集体经济多模式“造血”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通讯员余运来、庞金强报道:“村里投资5万多元建的泵站派上了用场,我家10多亩稻田插秧不愁没水了!”5月25日,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四组农民周立学看着白花花的水流进秧田,激动地说。
    龚店村依托丰富的山场、矿产、旅游资源,在山上建“富民银行”,在山下开“富民工厂”,在山里做 “富民文章”,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收入达到82.2万元。他们及时将这一成果反哺于民,修通组公路、建文化广场、建泵站……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普遍难题。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靠、要”是行不通的,关键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近年来,该区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转变集体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土地营运型、实体带动型、服务创收型、资本运营型”五种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0年底,该区11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173.35万元,何店镇王店村等68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全面盘活现有资产。该区对闲置的校舍、村集体门面房等采取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兴办商贸、餐饮、养殖等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科学经营土地资源。引导各村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办企业、上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店镇石桥村以招商引资为契机,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先后引进市烟花爆竹储备公司、荣盛隆食品有限公司、恒昌汽车配件厂、顺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村集体年获荒坡地租赁收入20万元。南郊平原岗村坚持不啃土地“老本”、不吃“子孙饭”的理念,新建门面房60间发租,为集体年创收10万元。
    大力兴办合作组织。万店镇高庙村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走“集体+合作社+农民”合作发展的路子,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袋料香菇种植规模达到40万袋。该村还通过引回本村外出经商的能人,村以资源入股,联合50户农民以资金、劳务入股,创办了“欣昌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牛、猪、鱼、鸡、鸭等养殖业,村集体实现租赁收入1万元。
    突破发展实体项目。引导各村依托各类企业辐射带动,兴办与之配套的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收入。城南新区前进社区成立土石方平整公司,全程服务村内建筑业,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对地处城郊、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民间文化优势突出的村,积极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拓宽增收渠道。南郊办事处响水桥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培植壮大了“农家乐”产业。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曾都村级集体经济多模式“造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