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台版三聚氰胺”盖子被揭开
塑化剂引爆台湾食品安全危机

  “潘多拉盒子”向公众敞开
    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查员。
    2011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然而,这位细心的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二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 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浓度),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卫生部门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
    塑化剂DEHP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致癌物质,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彰化地检署带走后,这个揭盖近两月之久的潘多拉盒子终于向公众敞开。
    台湾日前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事件。据岛内媒体报道,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起云剂是饮料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DEHP是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台湾高雄市一家卖场的工作人员将运动饮料下架。
  塑化剂是如何逃过监管的?
    在台湾,塑化剂属于 “第四类毒性物质”,事实上厂商在使用时不需要向监管部门报备。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的?
    在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DEHP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DEHP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所以,“对于第四类有毒物质,监管只是名义上的”。
    事实上,DEHP早就该被列入第一、二类毒害物质了。如果被列为第一、二类有毒物质,对其使用、买卖的管理都将更为严格,该物质的使用、流向,都须在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登记,如果是使用到食品企业的,就会很容易被发现,“今天的DEHP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了”。
  台湾
  “
  染毒
  ”
  产品超八百项
    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截至6月2日中午已达809项,涉及厂商242家,包含几乎所有的台湾食品厂商。目前,对塑化剂的调查已扩大至包括DEHP在内的共8种在内的全部塑化剂种类,岛内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本次事件已对台湾食品业乃至出口产生巨大冲击。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对台湾食品业所带来的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台湾连锁暨加盟协会理事长潘进丁1日表示,塑化剂风暴对饮料业冲击将可能持续整个夏季,预估今年台湾饮料市场将损失150亿元新台币,全年衰退幅度高达30%,将创下台湾有史以来最大衰退幅度。
    台湾卫生部门表示,含DEHP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统一企业的有毒芦笋汁据称也已卖到了大陆……
    台湾塑化剂事件已然成为了一起国际食品安全事件。
    目前,台湾环保部门正加快推进将塑化剂由 “第四类毒化物”改列为 “第二类毒化物”,以便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链接
  塑 化 剂
    塑化剂本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塑料制品柔韧性增强;在食品加工中,为取得类似的增稠和柔化效果,则应使用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等混合制成的起云剂。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太晚一些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DEHP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这种塑化剂如被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短小、性征不明显等。
  专家:
  塑化剂可代谢微量摄入无需恐慌
    卫生部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就近期塑化剂引起的“风波”表示,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兆平说,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专家也同时指出,大量摄入塑化剂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因此,塑化剂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
  内地暂停进口
    台湾问题食品
    为避免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非食用物质污染,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指出,将从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日下发通知,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 《暂停进口台湾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名单》中企业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塑化剂引爆台湾食品安全危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9 版:国内】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