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汗水换“甘霖”——随县“三万”工作队科学抗旱记事
作者:常跃耀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张先勇 鲍亚忠
  
    “我们这里旱得厉害,缺水,缺插秧水,缺牲畜饮水……”连日来,随县“三万”活动领导办公室每天电话不断,广大农民纷纷喊“渴”。旱情就是命令,随县各“三万”活动工作组迅速就地转为“抗旱指导队”。
    “要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抗大旱。旱情不缓解,队伍不撤退。”随县县委书记陈德贵在抗旱大会上坚定地说。
  
  
    主动应对 统筹安排抓抗旱
  
    去冬以来,随县遭遇三季连旱,水库干涸、堰塘见底,2.4万人和近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1.23万亩农作物受旱,35.8万亩中稻缺水插秧,抗旱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旱情,该县及时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把实现“一抗三保”(保饮水、保三夏、保稳定)目标作为当前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各镇水利资源。各地“三万”工作组及时搜集、反馈驻地水利信息,为全县科学调水提供依据。
    县水利局在确保中稻插秧、饮用水安全的基础上,先后调度13座大中型水库开闸放水,每天可输水量300万立方米,保证了育秧用水。
    各乡镇也积极协调,最大程度缓解旱情。三里岗镇从岩子河水库提死库容保证供水,殷店镇从15公里外的傅家湾水库调水,柳林镇积极协商从集镇上游草庙水库调水,缓解了镇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困难。
  
  
    及时指导 科学救灾促抗旱
  
    根据灾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抗旱,尽量解决中稻插秧和夏季作物抗旱用水。在无水插秧和水源困难的地方,及时组织调进玉米、大豆、红薯等耐旱作物。
    唐县镇勤德村三组3个自然湾水井干涸,320多人饮水困难,当地政府及时指导该村群众修建了1眼直径3米,深10米的大口井,保证了该组群众基本生活饮用水;安居镇陈家湾村和均川镇墙院村,堰塘虽多但水位较低,县移民局和县林业局“三万”工作队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巧用塘水实施方案,并筹资6万多元,帮助该村新建1座泵站,改造8口堰塘,还送来水泵、水管等抽水工具,把村内十几口堰塘水“搬”到了田里。
    在这次随县历史上少见的抗旱战役中,该县各级干部在大灾面前,积极指导当地群众科学救灾。179支抗旱指导队、近800名驻村队员,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为最大程度减少旱情损失作出了贡献……
  
  
    多措并举 捕捉“天机”解抗旱
  
    抗旱需动手早,行动快,赢得先机。随县抗旱领导小组时刻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提供抗旱决策服务。作业条件一旦成熟,适时开展增雨作业,现已组织实施多次人工降雨。
    该县农业部门适时加密测墒次数,对全县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一次土壤墒情测报,为农民适时播种提供了依据。
    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群众介绍当前干旱气候背景分析和未来降水预测。6月3日,随县部分地区终于等来小到中雨,对于干渴已久的秧苗来说堪称“救命雨”。
    目前,该县抗旱已投入劳力4.21万人,固定电力泵站346座,流动抗旱机械5620多台套,累计抗旱面积45.58万亩,累计投入资金2090多万元,极大的缓解了旱情。
    干旱在继续,抗旱也在继续。该县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换来春播夏种的“甘霖”,谱写了一曲团结一心、合力抗旱的壮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汗水换“甘霖”——随县“三万”工作队科学抗旱记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