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旅游带活熊氏祠
作者:唐天才
  编者按 随州,是一块红色革命土地。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随州曾建有中国共产党的省级、地级、县级党组织以及军事领导机构。建党9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重新踏上红色土地,探访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我市成立、发展的情况,以及该地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今日起,本报推出“红色足迹”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叶忠云
  
    这里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往南两公里,在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平畈中间,有一个住着60多户人家的村庄,这里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熊氏祠。
    初夏时节,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寻访我党光辉的战斗足迹,见到的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景区开发建设的繁忙景象。岁月见证了这个现代文明村庄的崛起,但永远也冲刷不掉镂刻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
    抗日战争初期,长岗店(现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一个重要据点,熊氏祠为其核心。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据当时的形势和特点,撤销湖北、河南两个省委,成立豫鄂边、豫鄂皖、鄂中、鄂西北4个区党委。11月12日中共鄂中区党委在长岗店熊氏祠正式成立,钱英任区委书记,杨学诚任组织部长,夏忠武任宣传部长,陶铸任统战部长。13日在熊氏祠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陶铸提出的“建立大洪山、桐柏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当局谈判达成协议,成立豫鄂边区抗日联合政权机构”的建议。
    在我党统战工作推动下,达成了举办“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日游击军政干部训练班”和正式建立 “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的协议。训练班在熊氏祠开学,先后培训学员400多人。
    1938年12月中旬,三里岗区农民抗日救国会于长岗成立,彭祥云任会长,并相继成立了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商民救国会、儿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
    这期间,抗敌工作委员会机关报《大洪报》于长岗店创刊,陶剑寒(陶铸)任主编。1939年2月12日,李先念奉命到达长岗,召开了鄂中区党委第二次会议,传达了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同年10月,国民党加紧反共,追查共产党“嫌疑”人员,抗敌工作委员会被撤销,但以政治指挥部名义派出的随南工作队在基层的工作并未停止,他们深入柳木桥、刘店、古庙、古城畈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和地下联络站。
    建党90周年之际,记者重访熊氏祠时,看到钱瑛、陶铸当年居住的白坡房屋墙上至今还保留着 “国民革命军人四要:要对得起生身的父母,要对得起已死的将士,要对得起总理的遗嘱,要对得起痛苦的民众”的字样。但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条新整修的宽阔的进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直达大洪山核心景区;新引进的旅游项目——大洪山漂流已建成开漂,占地19亩、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显得格外气派;依大洪山门景区而建的70多户新村居民楼鳞次栉比。如今,熊氏祠堂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楼房和红砖瓦房。走进农户,一派小康生活气息呈现在面前,屋内装饰整洁亮堂,家具一应俱全。
    近年来,村两委会抢抓大洪山景区开发的大好时机,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景区建设征地补偿资金和村积累资金,加紧进行改路、改水、改厕、通电、通电视信号、通电话、建沼气池,基本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村集体收入由5年前的4万元增加到15万元。
    大洪山管委会已将该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们将用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建设家乡。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依托景区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使其成为大洪山上又一颗明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旅游带活熊氏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