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垱”精神
作者:潘楠
本报记者 潘楠 通讯员 周宇 随县尚市镇有余村的干部群众,在今年抗旱保春播中,演绎了一场可歌可颂的“水垱”精神大戏。 6月23日,记者行走在鄂北有名的黄土岗地尚市镇有余村,见到通村水泥公路两旁一些在大旱中干死的秧苗已经长成草状,还有片片黄褐色的田地在待水安苗。就在这些田地的低洼处,记者见到仍有村民不被天时束缚,没有放弃,为便于灌溉在低洼的田地旁深挖水垱,或在河沟中淘深坑修建小土堤。四组村民周全国说:“家里种了十五亩地,挖一个水垱守三天三夜,终于可以栽一亩田的秧。按正常年景一亩地能收稻谷一千多斤,现在也许收不到千斤,但心里仍然很高兴。” 据统计,有余村有2500多亩地,因地处黄土岗,水是这里的最大难题,今年干旱时间长,全村只有250亩水田插上了秧,其中220多亩田,是依靠深挖坑聚渗水积雨水栽上的秧苗。记者在有余村三组看到,很多田地处于荒芜状态,但村民告诉记者这些田不会荒,插秧的季节虽然有点过了,他们仍然会依靠水 聚集地底下渗出来的水和老天不时洒下的雨,及时灌溉,抢栽秧苗,并让秧苗健康地生长。 有余村村支书沈瑞勇说,水垱有的是村民请挖土机挖的,有的是村民一镐一锹自己挖的,挖一个深水垱得花两天时间,加上潜水泵、管子、汽油泵等,大概需要两三千元。水垱挖成后,村民便日夜守候,等待地底下或者河道沟渠堰塘渗出来的水,进行科学抗旱节水灌溉。从6月初开始,全村共挖了78个深水 。 尚市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有余村每年基本上是靠龙脉水库放下来的水,今年只有三组靠库水栽了20多亩秧,其他的组都是靠村民主动自发挖水垱聚水找水自救,尚市镇将其总结成“水垱”精神,在全镇推广。今年,干旱最严重的星模、星巩、南岗等5个村共挖水 576个,通过这一聚水自救的方式,让2350亩农田栽上了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