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会议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八七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田会议 1927年9月,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果断决定,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依靠这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各地的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 “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渐渐燃遍全中国。 遵义会议 从1934年10月到次年11月,面对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四路红军先后离开养育过他们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为期3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通过了“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等4项决定。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到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为新中国设计了宏伟蓝图。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