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全力推进新县城建设步伐
  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成义
  
    建县两年来,随县住建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精诚服务创精品,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一、配合县城建设,规划编制先行
    规划是启动县城建设的总开关。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瞄准“全省最好、全国一流、五十年不落后”的目标,大手笔规划,着力打造生态型、组团式、一体化新县城,我们邀请众多知名专家,知名规划设计研究机构齐聚随县,多次现场勘查论证,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先后完成了《随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报批、随县县城6.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和4.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行政服务中心1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行政综合办公大楼建筑设计、炎帝大道施工设计、随县星级宾馆建设设计、烈山湖风光带建设设计,其规划设计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在注重人文、绿色、生态相互交融的同时,融入编钟文化、炎帝文化元素,彰显出随县特色,勾画出县城轮廓,为打造美丽的新县城奠定了基础。
    二、围绕县城建设,启动六大工程
    1、随县经济开发区
    随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厉山镇星炬社区,与曾都经济开发区相邻,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以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高新技术、纺织服饰和创汇农业为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产业特色鲜明、整体环境优美、年产值过100亿元的综合性、生态型、环保型新型经济开发区。
    2、炎帝大道工程
    炎帝大道延伸工程项目,北起规划的新316国道,南至现316国道,全长3652.144米,路幅宽度60米,双向六车道,是纵贯随县中心城区,连接该区域的南北向交通主干道,同时也是快速系统交通转换重要通道,由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等组成,2010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兴建,建设工期为10个月,预计2011年9月中旬建成通车。
    3、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位于厉山镇氵厥水河以西九里墩,是县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工程,整个主体工程由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会议中心、信访服务中心、行管服务中心和市民广场五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07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733平方米,设计环形道路绕行政办公大楼,形成以综合办公楼为中心,以会议中心、行政中心、信访中心为辅助的政府办公建筑群。同时县直各部门以及电力、电信、金融等经营机构自建办公楼都将集聚在行政服务中心1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内,最终形成行政办公、公共服务聚集区。
    4、烈山湖风光带
    该项目位于厉山大桥至规划的新316国道交通桥,总长4.3公里,由河堤整修加固加高,新建景观平台、护栏,迎水面混凝土护坡及绿化,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涵管、交通桥等工程组成,总体布局为“一湖、两岸、三岛、三广场、七公园”的景观序列。工程建成后,将呈现出防汛抗洪、生态景观、园林宜居、人水相依、城水相融、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一河两岸”风光带。
    5、厉山旧城改造
    该项目改造范围为,东起氵厥 水河堤,南至厉山一桥头,北至炎帝大道、西至日中街,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265米,总用地面积325亩,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该项目将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行”的模式,以“保障住房、配套旅游、发展商贸、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采取拆旧房建新房、拆平房建楼房、争取政策改造棚户房等形式,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厉山旧城区建成具有炎帝神农文化特色、滨水景观和古城风韵,并融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观光休闲为一体古朴典雅的新型城区。该项目现已启动拆迁工作,为旧城改造作准备。
    6、随县宾馆
    随县宾馆位于厉山镇北岗村上下杨林湾地段,是一项提升接待能力的形象工程和旅游强县配套工程,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拟建设档次为四星级宾馆。随县宾馆的建成将有力提升随县旅游接待能力,展示随县新形象。
    三、积极争取职能,启动房产业务
    一是积极争取职能,快速启动业务。房产管理对于随县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尤其是此项工作需要建设部批准方可进行。为此,我们多次到省厅汇报争取,通过省厅争取住建部在一个月左右批准注册。随后,多方借贷20万元,完成了印制房产证、购置设备、软件等一系列难题,争取市局对随县房产工作以技术、政策支持,在2010年6月1日全面启动了房产登记业务,与此同时,在全县开展了房地产市场调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工作,依法依规查处无资质开发、无预售许可等行为,达到了教育、引入规范的目的,同时依规办理开发企业资质,预售许可,创下了全省县级房产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开展业务的“随县房产速度”,为全面履行县级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职能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搞好住房保障,维护群众利益。近年来,各级政府将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尽管县房产局刚刚组建,人手条件十分有限,但我们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此项工作。两年来,我们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下发了文件,印发了通告,做好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申报发放工作(共1291户)。同时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省对我县住房保障工作予以支持倾斜,争取住房保障资金2035万元,为今后随县住房保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推进依法拆迁,促进经济发展。建县以后,随县面临大量的建设拆迁任务,为支持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拆迁、评估、测绘等相关机构为拆迁搞好服务,为拆迁单位搞好政策咨询,协助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经济开发区拆迁面临阻力的情况下,调动一切可调动关系,不分昼夜分头个别作工作,为依法拆迁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建筑行业准入,强化市场监管
    共办理了72项新开工工程的施工许可手续,建筑面积539574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3亿多元,工程办证率达100%,建筑市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加强了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监督管理,明确了施工许可的办理条件、程序、时限,结合我县当前实际,我们特别严把资金到位关,防止新欠工程款;二是加强了对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项目经理市场行为的管理;三是加强了对企业资质的管理,经审查合格,方可同意进入我县建筑市场;四是强化工程监理制度;五是强化对合同履行的监管,遏制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
    五、在建工程监管,狠抓质量安全
    两年来,我局共办理了62项新开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建筑面积429911多平方米,建安工程总造价24416万元;共办理了121项建筑施工图纸的审查,建筑面积875529平方米;接转原曾都区移交工程21项,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监督移民工程14项,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监督工程合格率达100%未发生一起建筑工程安全死亡事故,质量总体受控,安全形势平稳。
    一是顺利完成了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监督工作。全县移民安置工程共安置移民2000余人,我们严格根据法律、法规、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对移民工程进行监督。2010年8月30日最后一批移民搬迁入住,我局圆满完成了移民工程的监督任务。
    二是定期开展全县质量安全大检查,召开质量安全总结会。现场消除重大质量、安全隐患,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停工通知书。并邀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全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形势分析、研究、制定措施形成总结,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使我县建设领域的质量安全目标完成了规定的要求。
    三是严格施工图纸审查工作。根据本地区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进入全县的勘察设计文件对照各项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进行严格程序审查,并要求所有勘察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审查合格后,才办理相关手续,严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关。
    四是严格执行“四个同步到位”,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在每个工程项目的各个验收环节中我们要求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必须遵循“四个同步到位”的要求。在每次隐蔽工程验收前,四个同步到位的要求,均落实到位且验收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从验收的程序上进一步完善了质量监督手段,同时加强了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性。
    五是实施了建设工程主体验收前的监督抽测。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使用功能和构配件实施了建设工程主体验收前的监督抽测,质量不符合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工程,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保证了主体工程质量监督结果的公正、规范和科学性。
    六是组织开展评优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北省2010年度省级结构优质工程和省级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的申报工作。共有4项工程被列为创优对象,并相继迎接了省专家组的考核和评审。
    七是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开展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登记工作,及时对本地区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登记情况进行统计、梳理、建档。
    八是抓高温、汛期、冬季期间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掌握气象动态,在强降雨、高温、冬季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及时通知各施工企业及施工工地项目部,做好施工现场的防范工作,确保了全县在建工地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出安全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减少损失。
    九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大力度宣传,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提高了各参建单位、建筑工人和广大市民的质量安全意识。
    十是举办了全县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班,提高了村镇建筑工匠专业技术水平,规范了村镇建设队伍。
    六、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村镇品位
    1、加大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稳步发展
    全县各镇以市“神农杯”、县“烈山杯”创建为契机,克服资金困难,积极筹集资金推动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同时,我县推荐了基础条件较好,创建积极性高的洪山镇、殷店镇、小林镇、环潭镇、唐镇等5个镇参加市“神农杯”创建活动,确保我县“神农杯”创建工作有特色、上水平。
    2、积极申报省“中心镇”和“特色镇”及“宜居村庄”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从2010年起,全省“百镇千村”工作重点转向做大做强100个重点中心镇和100个特色镇,及“宜居村庄”建设,我局将洪山镇、殷店镇申报省重点中心镇,将小林镇、环潭镇申报省特色镇。在抓好100个重点中心镇建设的同时,每年确定200个中心村试点建设,“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000个“宜居村庄”示范点。
    3、实施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
    按照省住建厅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要求,三里岗镇纳入全省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三里岗镇想千方设百计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供水改造、排水工程等项目已累计投入达271万元,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
    4、圆满完成“一江两山”特色民居改造工程
    按照省政府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的统一安排部署,“汉十”高速沿线随县安居镇范家岗村、均川镇光河村、环潭镇九里岗村等三个村纳入省“一江两山”包装改造计划。三个村申报项目总投资1835万元,民居改造1398户。
    七、做好老城改造,履行市政职能
    一是神农大道改造,总投资约440余万元。完成1600m长的快车道扩宽改造工程约19200m2。完成800m长的慢车道改造工程约4400m2;二是神农大道LED路灯安装工程,总投资约70余万元。铺设电缆1600米,路灯46盏;三是县政府停车场及路口刷黑工程,面积约4005m2,总投资约60余万元;四是厉山东镇绿化广场及神农大道绿化带,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万元;五是总投资约15万元对县城区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完善了城市道路的配套设施功能,确保了城市道路硬化、美化、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八、强化素质培养,文明规范执法
    一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努力提升随县的对外形象。两年来共清理出门出店、占道经营400余起;取缔流动摊点200余处;拆除遮阳蓬150余个;清理乱堆物、砖石等数十车;扣处乱停乱靠250余起;拆除、督促更新广告牌400余块;督促东镇临街安装仿古门40余扇;取缔室外洗车点、榨油房10余处。正是基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为随县的成立揭牌、第二届和第三届寻根节、行政中心奠基、随县第一届和第二届高考、中考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和随县城区人民工作、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是加大巡查力度,严防死守,从源头上治理违法建设。两年来通过巡查发现300余起违法建设,现场拆除200余起,确属危房的补办手续65起。全天候搞好巡查工作,全力配合县城项目建设拆迁。
    三是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管理。截止目前已立案调查300余起,上报法制科300余起,下达停工通知书600余份,在全县范围内触动较大,起到了很好的震慑警示作用。
    九、加强环卫保洁,展现古镇新貌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借筹备世界华人寻根节这个契机,先后向沿街居民户发放倡议书5000份,起草并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城区推行“门前四包”管理工作的通知》。二是加大渣土管理力度,规范沿街门店装修和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并安排专人上路劝阻,对重点工地路段严防死守,先后纠正10多次渣土污染行为,确保主干道无渣土污染。同时主动加强与执法局的协作,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清理各种占道经营、乱堆杂物、流动摊点以及有碍观瞻的其它违法行为。三是加强环卫硬件设施的维护。对316国道老城区果皮箱、垃圾箱进行补充、修缮,新购置果皮箱160套,并在合适位置增设垃圾倾倒点3处,减少暴露垃圾。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增强居民参与维护城区环境卫生的意识,古镇面貌有了一个大的改观。
    十、围绕党建行评,打造城建队伍
    建县以来,我局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活动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载体,以机关效能和廉政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机关各项制度,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出了一支精干、规范、廉洁、高效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队伍。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力推进新县城建设步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D4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