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实创新谋发展 开拓进取意为民
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经济社会发展纪事
冯家园 马绍平 向以涛 王明法 2008年以来,淅河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抓发展,促稳定,保和谐”的工作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务实创新,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轨道。 工业经济成绩显著 近三年,全镇经济发展迅速,取得可喜成绩。全镇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2561万元增长到2010年9046万元,增长350%;生产总值由13.3603亿元增长到15.3212亿元,增长16%;人均纯收入由4790元增长到5590元,增长18%;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较高增幅。截至目前,全镇企业总数由2008年的1563家发展到目前的22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4亿元,外贸出口由2008年的2000万美元发展到5000万美元。 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镇委、政府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产业集聚、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夯实园区基础设施,使工业园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园区已升级为市级化工工业园区,其建设面积由2.7平方公里,扩大到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已铺设大口径供水管道2000米,道路建设已完工2条,长2000米,在建道路3条,总长4000米。现入驻企业5家,已投产的3家,在建的2家,在谈项目6个。 招商才能促发展。镇委、镇政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实行网络招商,寻新招商,同乡联谊招商,开展上门招商,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招商向企业延伸,由镇级主导向村级延伸,由专门人员主导向全民延伸,同时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协议,协议项目抓实施,实施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实现了引资、协议、建设、投产四突破,为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逐步形成园区产业群,为工业经济腾飞打造了新的增长极。 农业基础不断加强 三年来,我镇累计投资近两亿元完成了六个重大项目,即: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粮食核心产区改造项目,土地治理项目,水毁修复工程项目,“星火计划”及2千万只鸡等项目。5万亩示范片基本实现田成方,渠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定示范片。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逐步形成。全镇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8万亩,初步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发展格局。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2万亩,达到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总数达到11个,带动近4万人参入。畜牧业生产不断壮大,截至2010年底,全镇规模养殖户达435户。魏家畈、长岭等村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养鸡、养猪初具规模,养殖户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目前全镇已发展林下养殖大棚10余个。 去冬以来,我镇遭受连续干旱,有2万余人、1万余牲畜饮水困难,有9.78万亩受旱,7万余亩农田无水插秧,农民生活、农业生产面临着旱魔的严峻考验。镇委、镇政府精心组织、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形成了镇、村、群众为一体的三级联动抗旱救灾网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制定了“三保两重”预案,即保饮水、保育苗、保栽种、重安全、重调度。先后投入抗旱资金近600余万元,投入劳力3万余人次,启动固定泵站120余处,动用流动泵站设备1240余台套,新打井1300余口。同时,投资10万元成功解决了缸桥村、光化村、挑水村、独山村等5000亩农田的用水和8000人及6000头畜的饮用水问题,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村镇建设宽严有序 全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村镇建设的新模式,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魏家老湾、聂咀、桥头等村采取集中建居民点的模式,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 三年来,硬化街、路、巷道路30多公里,排水排污管道改造8000余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综合利用各方面资金4000万元实施了八大重点工程。即:对316国道两旁单位及个人进行房屋改造和包装、两旁人行道硬化;投资160万元进行镇区路网建设;投资24.4万元延伸镇区下水道800多米;投资369万元建设了占地60多亩的大型体育场;投资230万元新建了居民休闲广场;申请交通部门投资500万元建设跨度307米的府河大桥;投资100万元新修虹桥、府君山两村的大桥;投资260万元修通淅河大桥两端2.5公里的连接线。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镇委、政府将带领全镇15万人民团结战斗,携手共进,开创淅河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让15万人民共享发展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