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昨启航
潜向5000米深海
新华社7月1日电 伴随着 “向阳红09”试验母船的一声汽笛长鸣,863计划“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上午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来自国内13家研制参试单位的96名队员踏上中国载人深潜再创新纪录的征程。 “这次将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说。 去年夏,“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试中最深下潜到3759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目标 为7000米深度实验奠定基础 载人潜水器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表示,本次任务是针对去年“蛟龙号”达到3000米级海试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实际应用的需要,在对“蛟龙号”进行一系列技术的改进之后,在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的现场下潜实验,在这一过程当中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为下一步开展设计7000米深度指标的试验和应用奠定基础。保障。 >>>难度 承受5000米深度水压的挑战 相比2010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的海试任务将更具有挑战性。首先是试验海区距离祖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第二是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第三是5000米的下潜目标更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表示,“蛟龙号”设计的最大深度是7000米,海试深度一般按照20%的深度递增,所以“蛟龙号”海试设定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级别。海试难度对载人潜水器来说主要反映在深度上,水的压力随着水深不断增加,整个潜水器的结构就要承受更大深度的挑战,一个是压力,第二是密封,其次随着深度的增加,海底的作业难度也随之增加。 >>>水平 若成功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目前,世界上载人潜水器真正用于实际勘察和科学研究需要的,有美法俄日4个国家,我国排第5名。 徐芑南向记者介绍,美国的载人潜水器目前的工作深度是4500米,其正在研制的新潜水器的工作深度在6500米;法国载人潜水器的工作深度也在6000米;俄罗斯有两条工作深度同样在6000米的载人潜水器;日本的载人潜水器工作深度大约在6500米。徐芑南表示,目前这四个国家载人潜水器的最大的工作深度,实际上真正使用都在5000米左右,如果“蛟龙号”今年5000米级海试成功,我国在深海的资源勘查以及科学研究方面,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