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内外,点滴用心经营——记随州二中数学教研组
作者:陈巧玲
本报记者 陈巧玲 通讯员 姜中启 “今年随州二中高考整体情况很好,一本上线率超过33%。数学作为众多学科中的重要一门,依据往年预测,今年单科上线率也超过30%。”6月29日,在谈到刚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高考时,随州二中数学教研组长操厚亮高兴的说。 优异的成绩来之不易。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随州二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完善。 源头活水,教学团队蓬勃向上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操厚亮说,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拥有有一批思想新、能力强、较高理论修养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科研型的教学团队,从而实现建名校、育名师、出精品。” 近年来,依据学科发展需求,随州二中数学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一批新聘的年轻、高学历教师不断给教研组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随州二中数学教研组共有教师4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6人、中学一级教师17人,中、高级教师人数比例超过85%。同时,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还经常开展新、老教师“拜师互学”活动,老教师的经验为年青人所借鉴使用,青年教师的干劲儿也感染着老教师,新老相得益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市二中数学教研组也注意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操厚亮说,每周数学教研组都会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课,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打“整体战”,联创优质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45分钟效益,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操厚亮认为,教学既考验着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也考验着整个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 上好课、讲好课,备好课是前提与关键。二中数学教研组采用年级集体备课的方式,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集思广益提高备课质量。“结合各自教学实际,教师们将学生反馈的问题提出来集中讨论,这样上课讲解也更具针对性。”操厚亮说,在集体讨论备课中,也能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增强互动。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操厚亮介绍,二中教研组采取以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练为主线的方式,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力求把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开辟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硕果丰 初入高中,市二中数学教研组会开展一些有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的专题讲座,教授学生日常学习要求和方法;中学阶段,每个年级都会组建一支“数学奥赛队”,对数学有特长、兴趣的同学都可自主选择参加课程培训;临近高考,教研组又会针对性的开一些应试技巧的公开课…… “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操厚亮说,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方法的掌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充实、提高。 去年,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市二中有9名学生获全国二、三等奖,近百名学生获省一、二、三等奖;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1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教法探索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二中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突破,创造更好的成绩。”操厚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