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洪山镇 打造湖北生态文化旅游名镇
作者:居
中共随县洪山镇委员会 随县洪山镇人民政府 2011年上半年,随县洪山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六个洪山”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至6月份,全镇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930万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860万元。 全力争先创优 强基固本创新党建 坚持把“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作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统领,着力实施“强基固本巩固年”活动,全面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大规模的党员培训工作,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该镇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以镇便民服务厅建设为主导,狠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完成了便民服务厅的纪律制度建设,共制订了工作、考勤、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廉政建设等十七项制度,对服务厅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以村(居)为重点,围绕强化党务、规范村(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的要求,狠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和功能整合发挥工作。认真、扎实、深入开展“三万”活动。积极组织各包村干部及村干部与市、县驻村工作组一起深入农户走访调查,解决农户实际困难,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全镇“三万”活动入户调查率达100%,各工作组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8万余元;帮扶资金50余万元,帮扶立项30项。“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加快旅游发展 精品旅游初见成效 以争创湖北旅游名镇为目标,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配套旅游服务,打造旅游精品。玉龙温泉投资5000万元,相继完成高尔夫球会所、姑嫂塔的修葺保护、水底酒吧、观光电梯、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等景点建设,紧密锣鼓地筹建拟投资5亿元的琵琶湖别墅群项目。大洪山琵琶湖风景区投资200万元建KTV包房8间,添置总价值80万元的大型豪华画廊船二艘;总投资3000万的佛教圣地应天寺二期工程(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同时加快了争创4A景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林泉生态园景点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完善,长寿谷项目逐步开始实施。云峰山茶场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基础上,正努力发展茶文化绿色观光旅游,投资1500万元用于茶园环境改造和茶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建设。在各主要景区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镇委、镇政府加大对“农家乐”的引导、监管力度,开创洪山旅游配套服务产业新局面。全镇旅游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2011年1至5月,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亿元。 优化投资环境 积极推进产业发展 优化传统项目。通过大力发展葛粉、优质稻等专业合作社、签订优质稻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优化了罐头、葛粉、禽蛋、茶叶、米面加工等传统老项目,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集生产加工、葛文化传播、购销、养生、研发于一体的二月风葛文化风情园已建成,即将投产。做强新兴项目。随州宝珠峰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顺利完工并投产,形成了集初级农产品、保鲜品、即食罐头、休闲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弘运液压设备公司一期工程建成并开始投产试运行。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宝珠峰食品有限公司、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云峰山茶场等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了食用菌、葛根、茶叶产业,带动全镇5000余农户,1.5万余人发展食用菌、葛根、茶叶生产,人均增收万余元。狠抓外贸出口工作。依托宝珠峰食品公司、洪新食品的鲜鸡蛋、随峰茶叶,引进香菇深加工企业“三友”公司,做好外贸出口工作。1-5月,全镇出口创汇达1698万美元,预计上半年可完成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积极优化投资环境。争取上级支持,对二月风葛文化风情园、弘运液压设备公司等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加快东山头汽车配件工业园区的建设,目前,园区的土地平整、水电“三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进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镇委、镇政府提出了以工业招商、旅游招商、城镇建设招商、农业产业化招商和园区招商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1-5月,全镇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930万元,占全年计划的45%,预计6月底可完成招商引资10820万元。在谈招商项目1个,即从十堰引进3个汽车配件和1个改装汽车企业落户东山头汽车配件工业园。目前,引资和征地工作正在商谈之中。 推行亮化工程 城镇功能日趋完善 以打造县域副中心城镇、旅游中心镇,争创湖北省市级镇为目标,坚持“三杯”同创,加快建设步伐,全力推行亮化工程。完成了占地90余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随南小康城建设。二期建设的三星级酒店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地下停车场和空中花园广场等配套设施即将完成,成为商住小区建设的新亮点。客运站搬迁和小康城对面新区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客运站规划选址目前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小康城对面新区前期的规划和征地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申报土地和建设手续,建成后将成为又一新亮点。净化工程效果明显。镇容镇貌服务中心今年改变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路段公开招标承包,上半年,共引入资金2020万元用于路面硬化、镇区绿化、水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强化“门前四自三包”管理,新增环卫设施等措施,镇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计划投资50万元的环城路绿化工程,正进入实施阶段,将全面提高环城路绿化档次,安居工程相继开工。镇区小康城、洪景花园、中房地产几个小区内5栋住宅楼于年初相继开工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火焰套村“撮箕岗”居民苑等4个村的居民点安居工程相继启动,工程完工后可入住村民200多户。 落实“三农”政策 集约农业增收惠民 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求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着重发展优质稻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订单种植优质稻。截至目前,在好运、正元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全镇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推广水稻机插秧面积5000亩,旱育抛栽面积5000亩,为争创全县“产粮大镇”先进单位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建设“万亩油茶大镇”,完成基地成片造林8500亩,其中木本油料造林8000亩,其他造林500亩;实现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等交通沿线的“线林”绿化101公里;实现春季人均新栽10株树计划,栽植树木81万株。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自然灾害之年仍能获得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 完善保障体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严格“三资”管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严格收支审批和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加强了农民负担管理,严格执行“笼子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粮食“两补”、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1至5月份,全镇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1023万元。 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为中心,镇(村)建立了“有话就说接待厅(室)”和“综治维稳信访服务中心(站)”,建立了信访维稳五级接访制度,上半年共妥善处理上访案件15起。4月份,成立了由公安、法庭、镇直各部门组成的治安联防队,对镇区、各工矿企业及各小集镇进行治安巡逻,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依托城建、土管、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加强了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学校等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34个村(居)委会完成了“农家书屋”示范村建设活动,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和“五保”全部达到应保尽保。计划生育率达97.07%,出生人口上报准确率达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十年控制在100:103以内,生育文明建设逐步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