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帝祭
编者按:7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撰写的诗文《炎帝祭》。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李铁映饱含对始祖炎帝的敬仰之情,在《炎帝祭》中热情讴歌和颂扬炎帝神农留给后人的不朽贡献和永照后世的精神。现将诗文及注释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炎帝祭 李铁映 洣水①汤汤,鹿原②苍苍; 巍巍古陵,赫赫农皇③。 伟哉炎帝,拓土开疆; 洪蒙兹启,文明肇张。 制耒作耜④,稼穑滥觞⑤; 焚林辟地,初奠农桑。 智尝百草,猝断肝肠; 拨草寻丝,绩麻垂裳。 削桐为琴⑥,音传宫商; 抟泥成陶,腥化物藏⑦。 日中设市⑧,物易八荒; 弦弧剡矢⑨,强民富仓。 一划开天,五千岁阳; 夷夏结盟,世称炎黄。 以道启德,大爱无疆; 垂范百世,德泽万方。 华夏龙脉,薪火绵长; 震古烁今,传承显扬。 饱经忧患,历尽沧桑; 前赴后继,国运是昌。 革故鼎新,物阜民康; 港澳回归,千禧在望。 经济立世,科教铸梁; 创制经纬,大业共襄。 龙裔传人,金瓯一乡; 敬天法道,宇海帆扬。 神州复兴,乾坤大象⑩; 协和万邦,慨当以慷。 勘史兴衰,吾侪11〇唯当; 天鉴日月,毋敢惑忘。 壮哉中华,与天同翔; 远眺烈山12〇,顶礼尚飨。 (1999年12月20日,为恭祭始祖炎帝而作。2011年清明改定。) 注释: 1.洣(mǐ)水,也称“茶陵江”、“泥水”,湘江一级支流。 2.鹿原陂,史书载炎帝神农氏陵寝之地,为原酃(líng)县属。1994年国务院批准,酃县更名为湖南省炎陵县。 3.《尚书大传·卷第四》:“神农为农皇也。” 4.耒耜(lěisì),古代农具。 5.稼穑(jiàsè),《诗经·毛传》:“种之曰稼,敛之曰穑。”泛指农业劳动。滥觞:喻事物起源与发端。 6.战国《世本·下篇》:神农削桐为琴,结丝为弦。 7.《周易》载:炎帝以陶制缶,以储五谷。东汉《白虎通义》:“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神农,教农作,使民宜之。” 8.《易·系辞》:“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9.弦弧,柔弯韧木而成弓弧;剡(yǎn)矢,削坚硬树枝成箭矢。 10.大势态、大面貌。老子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1.吾侪(chái):我辈,又称侪辈。 12.烈山,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记载为炎帝神农氏诞生地。春秋《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