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公厕何时才方便?——探访城区公厕的开放与管理
作者:冯家园实习生刘怡庭
  本报记者 冯家园 实习生 刘怡庭
  
    公厕,主要是解决市民 “方便”之事,方便市民生活。近日,记者探访城区公厕发现,有少数新建的公厕没有开放使用,也有公厕的管理、清洁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不少市民对它是“想”而远之。
  
  
  有的闭门不开 有的环境较差
  
    去年,根据规划选址,我市在曾都区南郊马家榨社区随州一中斜对面新建了一座公厕,集厕所、垃圾中转站于一体。开建之时,附近不少居民高兴不已,公厕既可以解决晚上前来接孩子的家长的如厕问题,也可方便周边居民。
    然而,记者近日看到,该公厕已经建好,标识也张贴到位,但厕所的大门紧闭,只有旁边的垃圾中转站在使用。附近做生意的张女士表示,公厕自去年建成完工,到现在都还没有开放。
    随州博物馆旁的公厕也是大门紧闭,住在附近的曹先生表示,这座公厕还是星级公厕,改建之后开放了几次,但大部分时间没有开放。
    市环卫处负责人毛随兵介绍,目前城区有近60座公厕,其中市环卫处管理的有40座,其余的分布在部分开发小区和社区。去年新建的27座公厕,有4座公厕没有对外开放,其余的均已开放。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新建的公厕环境还可以,但城区的一些老公厕,如厕环境比较差。
    神农公园是城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进入公园公厕,洗手池已不见踪影,上方的容貌镜也不是很干净。走进男厕所,里面是一滩污水,三个隔门板已经不见了一个,其中一个还用铁丝固定着。在公园休息的李先生表示,到公园休息的人较多,但公厕的环境让人不敢恭维,公厕方便为民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最大的体现。
    
  
  管理人员不足 管理经费紧张
  
    公厕开放管理究竟难在哪?公厕管理所所长张正平介绍,少数新建的公厕没有开放,是因为水电还没有接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部分公厕的如厕环境差,主要是人手不够,市环卫处管理的已经开放的36个公厕,只有9名员工清理,每人每天要清洗4个公厕。
    据了解,不少城市在公厕管理上实行“一人一厕”、“一人两厕”,清洁工作相对轻松一些,故而环境也比较乐观。目前,我市实行的是“一人四厕”,公厕管理人员每天清洗两次,上午7:30和下午2:30,清洁量很大,日工作在10小时以上,公厕环境难以保证。
    同时,马家榨社区居委会的同志告诉记者,该社区的公厕自去年建成以来,水电一直没有接通,多次协调都没能解决,如今只能将公厕关闭。张正平说,公厕的水管要从市民的饮用水管上开口,但这得不到市民的理解与支持。目前,马家榨、熊家村等地4座新建的公厕正在与水电部门协商。
    而今年硫酸供应相对紧张,公厕的清洗也存在一定难度。此外,由于经费紧张,一些公厕的设施损坏,没能及时修理。
  
  
  良好环境还需共同努力
  
    “公厕旨在方便市民,但公厕的管理不仅仅是市环卫处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市民共同努力。”毛随兵说。
    张正平表示,公厕管理所在管理、清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有些市民文明意识比较薄弱,随意损坏公厕内的设施时有发生,如厕不入池的行为也时常发生。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一些问题只要自己留点意,或许问题会小很多,甚至一些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市环卫处建议,公共财政可适当增加公厕管理经费,充实人员,这样可以对公厕进行统一管理。有些市民也建议,社会单位内设厕所可向公众免费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公厕管理的难度。
    公厕,给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一个展示窗口。如果人人都从自身做起,维护好公厕环境,不仅让自己享受方便,更是在为展示城市形象尽一份微薄之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公厕何时才方便?——探访城区公厕的开放与管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