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助农增收“金钥匙”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之一
作者:陈玉实习生黄煜涵
  编者按: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新动力、新亮点。本报特策划推出3篇调查与思考系列报道,客观剖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轨道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本报记者 陈玉 实习生 黄煜涵
  
    前些时,由于菜价偏低,许多农户的菜难以卖出去。随县安居镇沙湾村的菜农却迎来了大丰收,每个大棚平均增收5000元。同样的市场,为何他们能增收?该村57岁的菜农储本国一语道破天机:因为我们加入了无公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有效规避了风险。
    像这样的合作社,目前我市已经有了800多家,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些合作社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从无到有的“巨变”
    记者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分局见到这样一组数据:在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前,我市仅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到了2011年的6月30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53家,注册资本(金)91924万元,入社成员超过22000人,辐射带动农户22万人。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变”。
    对此,延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顺勇说,这是国家政策引导和实实在在的效益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刘顺勇在得到了2000元资金补助和相关培训后,成立了延益合作社,打破了卖鱼难的困境,社员每亩鱼塘收入从过去的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
    据了解,近几年,市政府在用电、税费减免、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合作社大力扶持,到2010年,共投入资金91万元,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1500余人次。农经部门还争取各级项目资金194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良性发展态势。
  多元化的“领头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民合作社创办人存在多元化的特点。2010年4月成立的随县裕国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裕国菇业有限公司组建,而更早时候成立的唐县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则是由唐县镇农技服务中心刘克文等5名科技人员创办。
    据市经管局局长王万涛介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呈现4个特点:一是由刘顺勇这类农村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兴办,二是由裕国菇业这类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创办,三是由刘克文这类科技人员创办,四是由村委会牵头创办,如随县安居镇车岗村凯城农田灌溉专业合作社。
  (下转第二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之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