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均川”行动
看随县均川镇如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罗毅 特约记者 钟克波 以完善公共服务为重点,以实施民生项目为支撑,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努力建设“幸福均川”。这是随县均川镇“幸福均川”行动的指导思想。该镇将“幸福均川”的受惠者瞄向农村,把民生的立足点放在农民幸福感上,致力打造农村协调发展和农民幸福和谐的长效机制。 农民是小康社会的主体,是均川镇小康建设的基石。“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是推动均川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在均川镇采访,从镇委书记、镇长程文武口里听到最多的词语是“民生”二字。“富裕不等于幸福,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民生至上,是我们加快均川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过程中始终遵循的理念。” 均川是全市工业经济十强镇。镇党委和政府一班人并没有陶醉于工业强镇的荣誉,而是认真思索如何将党和政府的执政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追求与农民的生活诉求相结合,真正做到发展经济、善待群众、改善民生,提高全镇农民的幸福指数。于是该镇提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 执政理念发生变化,考核机制也随之转变。该镇打破“以GDP说话”的传统考核框架,制订“幸福均川”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意见,出台《“幸福均川”行动纲要》,减少“硬性指标”考核,突出“民生指标”考核,七大工作目标、七大幸福工程、35项测评指标,幸福指数与GDP的同步提高,实惠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感知。 绿树环墙绕,小河清水流。该镇珍珠庙村村民孔云福对整治后的新家园打心眼里喜欢,水泥路、游憩园、娱乐场,买菜进菜场,“超市”就在家门口。在“幸福均川”行动中,一场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镇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在15个自然村先行试点,清洁庭院、管线入地、恢复生态等。记者看到,通过规划治理,村容湾貌焕然一新,有8个村建成了“国家环境优美村”。 为配套新农村建设,该镇推出的“民生十条”更是向农民呈上了一份幸福清单,内容涉及道路、医疗、社会保障、农民增收、环境治理、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民生大事。“民生十条”仅仅400多字,预算资金投入却达400多万元,可谓是一字万金,单“薄”礼厚。民生清单的背后,记者看到的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下转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