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琴王子”龚明威
作者:陈云
暑假,刚结束了高三“艰苦岁月”的准大学生们,或与朋友聚会、或外出旅游尽情享受着假期的惬意。而今夏毕业于随州二中的龚明威,却抱着心爱的小提琴,赶赴各种生日宴会、婚礼庆典,走上那一方舞台,拉动琴弦,在美妙的琴音中沉醉。 不经意的选择 在龚明威小学二年级时,妈妈见身边同事的小孩都在学习乐器,于是也把他送到琴行,指着一把小提琴问他想不想学。出于好奇和好玩,龚明威点了点头。这不经意的点头,却让小提琴一直伴他到现在。 于是,双休、每年寒暑假,他开始跟着当时随州颇为有名的小提琴老师谢志恩,学习练琴。从最基础的拉小提琴的姿势和小提琴指法、弓法开始学起。从小学到现在,龚明威参加过学校的元旦晚会、社会上的才艺比赛等各种赛事,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同学朋友们笑称为“小提琴王子”。 一开始学琴,龚明威对小提琴也没有多么的喜爱。大多只是放学回家后,按照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把小提琴拿出来练练。有时也贪玩偷懒,然后再在父母的监督下开始不情愿地练习。有时作业不会做、无聊之时,也会主动把小提琴拿出来练练。初一时,为了进一步学习,父母送他去武汉音乐学院一位教授办的培训班学习,每周末前往武汉上课学琴。 在龚明威记忆中有关小提琴的画面,就是不断的练琴、演出、考级。“练琴是枯燥的,而演出、考级很有意思。”龚明威说,“考级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紧张刺激,而演出的成功很自然地带给自己成就感。”同时,一起学琴、同台演出也让他结识了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对此,龚明威更是开心、珍惜。 被琴音深深吸引 小提琴练习最难的是把握音准,这就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老师准备的练习曲,而练习曲十分枯燥。小孩子的好奇心毕竟只是一时的,在学琴的第二年,因为练习实在枯燥,龚明威也曾想过放弃。“还好,那时我可以开始练习曲子了。”龚明威说。练习曲枯燥单调,而供练习的歌曲却十分动听。 龚明威在小提琴学到三级时的一次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曲子。“曲子的名字不记得了,但是当时一听到用小提琴拉出的那首曲子,觉得十分好听,被深深地吸引了。”龚明威开始真正地认识到了小提琴声的动听,真正地喜欢上了小提琴。于是,以后老师每教一首曲子,他都自觉、努力地练习。“因为曲子听起来很美。”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新教了一首《新疆之春》,自己十分喜欢。于是下课回家之后,他借助影音资料示范演奏练习,竟不知不觉地练习了半天。第二次课老师准备再教这首曲子时,意外地发现龚明威已经能熟练地拉出这首动听的《新疆之春》。 因为真正喜欢上了小提琴美妙的琴音,练琴再累,龚明威也不觉得苦,没想过放弃。即使冬天手冻得冰凉、一碰琴弦就疼的时候,他也没有中断过练习。 给大家带来快乐 “初二初三时,因为学习太忙,小提琴很自然地被暂时放在了一边。一有时间就想睡觉,心里只想着学习。赞同以学习为主的父母,也没有过多责备。”龚明威说。 上高中后,学校办有校园艺术节,在全校挑选节目。喜爱展示自己、有特长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龚明威想自己虽两年多没有好好练琴,但自信于自己6年的功底,也满怀信心地报名参加了。但是他精心排练准备了半个月的曲子,在初选时就被淘汰了。失望、受挫之后,龚明威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尤其是学琴。 谈起音乐,龚明威有着自己的认识:“没必要把音乐想像得过于神圣,音乐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能使人快乐。如果仅仅为了追求高超的琴艺,而辛苦地重复着机械的练习,那就不是音乐了。”他说,今后计划继续学琴,只是为了拉出更动听的曲子,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位听众带来快乐。 (本报记者 陈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