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楚丹”蛋品销千里
广水红星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农民增收
作者:宋俊超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邓晓东
  
    “280件无公害松花皮蛋、400件红心盐鸭蛋发山西大同,150件无公害松花皮蛋、200件红心盐鸭蛋发随州城区……”8月19日,广水市红星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远辉,正清点着即将发送出去的2000余件“楚丹牌”鸭蛋制品。
    广水市红星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当年名扬广水的“鸭司令”蒋远辉的3个养殖小区、5万只鸭、千余平米蛋品加工坊为基地创办的。现在,合作社有社员101人,去年户均增收4000余元,省农业厅授予该合作社“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称号。
  
  
  生下“金蛋蛋”
  
    200余座沿河、畔库、傍塘而扎的鸭棚,近20万只蛋鸭,成为广水新农村的新景观。
    合作社的社员在享受“统一养殖模式、饲料供应、防疫、回收鸭蛋、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服务中,在坡地边、在草丛里捡回了一个个“金蛋蛋”。
    蔡河镇黄土村社员刘祖国承包有1座百余亩的小水库,入社前,他不用饲料养鱼,实行天然放养,由于水中养料不足,鱼不仅生长慢,而且是头大尾小,每年赚不到两万元。
    2009年5月,蒋远辉见到了在增收路上探索的刘祖国,提出赊给他5000只鸭,让他实行水、陆养殖模式。鸭粪养鱼,鸭食水生物、水草,岸边产蛋,一举三得。次年,他一算账,收入17万元,笑得合不拢嘴。
  
  
  “金”招牌立起来
  
    鸭蛋收进库,不卖初制品,卖蛋制品才能换大钱。
    合作社租用厂房建池买缸,开始产业化腌制皮蛋、咸蛋。蒋远辉拿出祖上传下的秘方,但产出的蛋制品在市场上显示不了个性优势,合作社开始全心研制适合大众口味且又无公害的产品。在加工工艺上吸取传统的技术精华,融入现代科技新技术,生产出的皮蛋符合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并通过国家农产品深加工质量检测,取得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QS认证书,成为广水市首家无公害鸭蛋制品认证单位。
    现在,该社腌制的松花皮蛋蛋壳易剥不粘连,蛋白半透明褐色凝固体,且表面有松枝状花纹,蛋黄呈深绿色凝固状,切开后蛋块色彩斑斓,食之清凉爽口,香而不腻,味道鲜美;其咸蛋以心红、溢油等特点而颇受市场欢迎。该社年产400余吨无公害蛋制品,热销山西、河南、武汉等地。
  
  
    分红利图发展
  
    该合作社成立后,社员养殖积极性增加,去年销售老鸭6万只,销售皮蛋、咸蛋3000万枚,销售饲料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670万元,创利润68万元。根据合作社章程提取公积金等之后,按股金、交易量,社员人均增收5326元。
    分红那天,12桌酒宴使百余名社员如过大年样高兴,当场还分发了红包。社员杨前彪按股金、交易量分红利1.6万多元,他说:“我女儿上大学的钱不愁了,伙计们,来年多喂一群鸭。”
    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借房租地总不能放开手脚搞事”,理事长蒋远辉如是说。8月初,他与广水市政府签订协议,决定投资3000万元建厂房1.5万平方米,还建冷藏库、包装库等,使社员发展到200户,带动500名农民,养鸭40余万只,年产鲜蛋70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水红星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农民增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