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肝病养生与保健
  随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谭正玉
  
    俗话说:“有病三分治七分养”这话对肝病患者再恰当不过的了,也是为了减少用药——减轻肝脏负担,食疗、药疗及情志疗法相结合,使肝病患者的病情得到理想的控制。
    1、合理的饮食
    自古以来就把食物喻为人之命脉:“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可见药膳的疗效是功不可没的,适其寒温,辨证施食方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春季宜食清淡;夏季宜食甘凉;秋季燥热,宜食生津食品;冬季寒冷,宜食温热。饮食上顺应四时变化,可保养体内阴阳气血,使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原则上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饮食。脾胃气虚者可食温补性食品,如红枣、龙眼、扁豆、羊肉、带鱼等制做菜肴;人参粥(生晒参3~6g或党参12g)加大米煮粥;肝肾阴虚者可地黄15g切末加水煮30分钟去渣加大米煮粥;杞子粥:杞子30g洗净加大米50g煮粥。以上膳食可协助药疗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另外常食西瓜、西瓜皮、赤小豆、鲤鱼可起渗湿利尿作用;桃仁粥、山楂粥、紫菜萝卜汤、甲鱼汤等可活血软坚治肝脾肿大。肝病忌辛,忌辛、辣、燥、热之厚味;胃底静肚曲张者,忌硬、油炸及多纤维食物;肝硬化失代偿期,限制钠的摄人;肝性昏迷前兆或昏迷早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防止血氨增高而使病情变化,待患者清醒后再根据病人精神、神精症状适当增加;当肝硬化失代偿出现腹水时适量补充蛋白质,改善肝功能。根据肝病的不同症候,制定合理的食谱,佐以药膳,既不能营养太过加重肝脏负担,又不能因营养不足,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并发症发生。
    2、情志调理
    肝病病情复杂,且病程长,常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因治疗不规范、自身调养不善等,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患病后情志波动大,直接造成康复的障碍,在中医学中肝主疏泄,在于保持全身气机的流畅,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正常运转,肝的疏泄功能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概括,亦情志的作用。《内经》曰:“怒伤肝”、“喜伤心”、“暴怒伤阴”。因“肝藏血”所以暴怒伤肝可引起吐血;“肝主疏泄”即内脏机能活动的正常与否和肝气能否通调畅达有密切关系。《内经》又强调和喜怒,即养性又长寿,阐明情志可以治病的一面。肝病病人必须调摄情志“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畅情志,宽胸怀”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以健康的情志使气血运行舒畅。
    3、生活起居调摄
    首先要做到劳逸结合,《内经》曰“久卧伤气,劳则气耗”安逸太过,血脉不畅;过度劳倦,损伤脾气。 《内经》认为 “和于术数”便可以 “尽终其天年”。起居有常:即遵循人体的生物钟,如果起居无常将 “半百而衰也”。节制房事,固护阴精。因时养生;《黄帝内经》曰: “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宜顺应自然界四时及白昼黑夜的变化而合理地进行自我调理。
    4、预防并发症
    并发症可加重病情,促使疾病恶化,注意感冒、肠炎、腹水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多数肝病患者忽略了自我调养的重要性,认为是医务人员的事。然而.并发症的发生多由病人自行调养不善所致,并发症是促进病情恶化造成死亡的强有力杀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提高病人防病抗病能力,做好自我调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才能有效地杜绝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才能使药疗、食疗有机地结合,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肝病养生与保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