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的力量——我市产业发展观察之一
作者:桂运东
编者按: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随州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市”主战略,以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支撑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并明确了工业发展的“双千双百”工程具体目标:规模工业产值过千亿、规模企业过千家,打造百亿元产业、百亿级企业。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产业发展是其重要支撑。产业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随州强。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兴市”主战略,本报从即日起推出“随州产业发展观察”系列报道,旨在对我市产业发展的现状、方向、思路、前景等进行探讨式、思考式的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 桂运东 先看一组数字:今年1-8月,全市七大主要产业板块实现总产值381.7亿元,同比增长50.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6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44.3个百分点。到2010年底,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共有规模企业43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73.5%。 再看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我市三大重点产业集群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60.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1%;实现利税13亿元,占全市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47.3%;带动3万多人就业。 透过数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数量,更能看到数量背后的力量。 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力、拉动力、带动力等,一旦形成产业集群,又会产生新的更强大的力量,比如集聚力、发酵力、辐射力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产业板块不断壮大规模,转型升级,在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了汽车机械、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纺织服装、化工工业、光伏电子产业、生物医药七大主要产业板块。产业集群也正在成长中。专用汽车及零部件、香菇、风机三大产业集群跻身全省重点培育的67家成长型产业集群之列。 一个有实力的产业集群,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一个地方的名片,其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名片效应越来越大。随县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香菇之乡”桂冠,广水正在争取“中国风机名城”美誉,一旦成功,就会形成产业名片的集束效应,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产业的形成,一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二是依托本地资源迅速成长起来的,三是通过招商引资、智力合作新生的。“无论是产业内部结构,还是产业的整体结构,都面临着资源整合、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艰巨任务。”市经信委副主任王健说,“推进我市工业做大做实做强,必须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此,我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写的十分明确。规划提出,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色产业,主要指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机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地方工业体系。专汽之都的建设,要深化省部合作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机制,全力建设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园和湖北专用汽车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引进大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风机产业的发展,主要任务是加快资源整合,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核心品牌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市场占有率。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要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使技术装备更加先进,特色更加鲜明。围绕整合资源、培植龙头、拉伸链条、壮大群体、创新技术、打造品牌,着力推进企业上规模,技术装备上水平,产业竞争实力上台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要加快多晶硅上下游项目和关联企业的引进与发展,加快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类项目和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加大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推进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