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我五次换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轿车——电动车。请不要认为我 “换车有瘾”,实在是每次都换之有因、切合实际,同事开玩笑,说这属于“观念更新、与时俱进”。
实不相瞒,我从小就喜欢车,也会捣腾着“换车”。六十年代末,公路上很少看到汽车跑,五六岁的我跟姥姥走亲戚,头一回坐了“班车”,觉得很过瘾,但也很上瘾,打那天起,我做梦都在坐汽车、开汽车、造汽车。那时候,我们这些农家小子,根本没有买玩具汽车的奢望,我便和小伙伴们一起,用“黄泥巴砣儿+柴禾棍儿”,做了很多“班车”、“拖拉机”、“小火车”,在村头溜坡上“放空车”比赛,看谁造的车跑得快、溜得远。这泥巴车好玩,但不能坐,于是我突发奇想“换车”:把爸爸的算盘反着放在溜坡上,朝算盘上一坐,神气十足地“开”起了“多轮火车”。嘿,过把开车瘾,算盘大散架,我也因此挨了爸爸的“擂鼓头”。
改革开放后,家里买了一辆自行车,兄弟姐妹五人抢着骑,真是人闲车不闲。参加工作第二年,我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专用交通工具。后来,工资加了,存款多了,我就买了一辆摩托车,公私兼顾,经济实惠。几年前,城区主要街道“禁摩”,我带头处理掉摩托车,换骑自行车上街。可是开惯了机动车,我咋也不习惯自行车的慢节奏,便买了一辆平板式电动车,又找回了“驾感”。谁知当时摩托样式的电动车也属于“禁摩”范围,这下我真的傻眼了,狠狠心、咬咬牙,花近十万元买了一辆“起亚”轿车,从此加入了“有车族”,再也不跟大街上“禁摩”的交警“生冤枉气”了。
也许是“车不逢时”,也许是“良心发现”。近一个多月来,多种原因导致我给“起亚”关了“禁闭”,再次换骑电动车。一来汽油涨价,比买车时的价格翻一番,坐车很舒心、烧油不忍心;二来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可我经常跟三朋四友凑一起,难免喝几盅,这有车倒不如没车利索;三来天天“抢车位”、“偷逆行”单行道的滋味让人哭笑不得;更重要的是“低碳生活、节能环保”迫在眉睫。
说句心里话,我们栖身的地球逐步变暖,连年闹干旱、水涝、地震、泥石流、海平面不断上升等等,直接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这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地地道道的“杀手”之一。为了给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应有的生存空间,我们地球人都应该反省反省、有所节制,的确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大力提倡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尽心尽力。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候,市政府关注民生,人性化管理城市,鼓励低碳生活,城区“禁摩”改为“限行”,我的那辆零排量、低能耗的电动车现在终于又有“边道”可行了。于是,一个多月前,那辆“退休”两年多、满身是灰的电动车,洗干净、充足电、充足气、安装上可以遮雨防晒的电动车专用伞,又成了我上下班的主要代步工具。
(王合意)